从“用教材教”的角度分析教科书应该分析什么.doc

从“用教材教”的角度分析教科书应该分析什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用教材教”的角度分析教科书应该分析什么

从“用教材教”的角度分析教科书应该分析什么 关键词:教科书,分析,初中生物 教科书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分析、理解教科书,是“用教材教”的基础。课堂观察可以发现,不少的所谓“用教材教”的课,并没有把教材用好、用足。因此,探讨分析教科书的问题仍有必要性。分析教科书的大原则方法,固然需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需要以学生的实际为依托;既要分析也要综合,笔者曾经就如何看教科书做过探讨[1]。本文则从“用教材教”的角度去具体探讨分析教科书主要是分析什么。 一、分析目的、价值 泰勒(R.W.Tyler)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课程与教学是围绕着4个中心问题运转的: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2]。从用教材教的角度看,分析教科书需要首先分析其目的、价值。 (一)把握重点学习目标、兼顾其他学习目标 初中生物教科书中,每节第一页都设有“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栏目,提示了本节学习重点,需要在教学时予以关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示的是重点目标,而不是一节的全部学习目标。不少章节除了重点学习目标之外,还有一些学习目标也需兼顾。例如,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没有列出的学习目标还有“尝试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因为课标的“主题一 科学探究”是分散在全套书各处予以落实的,而本节安排的“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是全套书第一个探究,因此,尝试进行科学探究应该是本节的学习目标之一。 在解决好了重点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如果学生确属学有余力,可以考虑达成更高的目标。因此,实际教学时,如既必要,又可行,教学目标可以适当超过“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二)分析栏目定位和具体内容的教育价值 初中生物教科书里,除了正文叙述内容,还有众多的栏目。各栏目的定位不尽相同。例如,“想一想,议一议”,是用于思维热身引入新课;教科书旁栏一般是作为拓展性材料;资料分析、观察与思考栏目中的素材一般是理解概念的“脚手架”;节后的技能训练即可用于训练思维技能,也可用于相关知识的拓展和检测;等等。 教科书中安排的具体内容,也往往有内在的意图。例如,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一章的章引言和第一节“想一想,议一议”的内容,列举了一窝小猫、克隆牛的例子,其意图是描述遗传、变异现象,尤其是亲子代间、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 教科书里设计的探究活动类型多,都各有教育价值。标为探究、实验的活动,是综合性地训练探究能力的活动,最好能创造条件开展。不过,对于有些探究活动,让学生把活动完成,甚至把活动做得精细,却未必是唯一的目的。例如,七年级下册“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不少教师反映教材修订后这个探究的装置简化了,能量损失更大,误差加大,没有原来用易拉罐做的装置好。实际上,这个活动装置的简化与活动主要目的、教育价值有关,它们是:一是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测量,从而深刻地理解食物中是含有能量的;二是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尤其是让他们明白测量会有误差,并尝试分析造成测量误差的原因。 二、分析逻辑、层次 教科书的内在逻辑包括学科逻辑与学习心理方面的逻辑,是二者的综合。 (一)分析学科逻辑 1.分析整套教材的思路、章节内在逻辑、具体内容阐述时的逻辑 教科书的内容之间有内在的思路、线索贯穿,分析教科书离不开分析总体思路和分析章节的内在逻辑关系。从初中生物教科书来说,或整套书的构建框架体系是突出人与生物圈的体系。正因为如此,七年级上册教材在修订时,在尽量保证光合作用概念教学的连续性的同时,依然在几章的内在关系上保留突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特色。 具体到教材某一单元或章的具体内容,也有内在的线索贯穿各章节内容。例如,八年级上册关于动物类群的内容,串联起各节之间的线索,是大致的进化线索,是动物要运动、取食的根本特征。再如,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一章,其内在的线索是“基因”。同样以基因为线索,初中与高中教材却采用不同的思路。高中按照科学史的线索来讲。初中教材则考虑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从比较容易观察到的个体的性状入手,接着阐述性状由基因决定,再阐述什么是基因、基因在哪里(基因、DNA与染色体的关系);然后,进一步探讨基因怎样在亲子代间传递,结合性状的显性、隐性来介绍成对的基因之间的关系。此时再讲性别遗传,就水到渠成了。讲完遗传,再讲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帮助学生认识遗传、变异的关系,并为后一章讲生物的进化打基础。关于遗传、变异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如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也采取与高中的不同策略,将它们融入有关知识内容之中,而不独立成章。 教科书在节内对一些具体内容的阐述,也往往有内在的逻辑。例如,八年级上册动物类群的内容里,对于每种无脊椎动物类群,一般是先介绍代表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