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社会建设思想研究1928-1937Study on the thought of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China society members (1928-1937).pdf

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社会建设思想研究1928-1937Study on the thought of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China society members (1928-1937).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社会建设思想研究1928-1937Study on the thought of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China society members (1928-1937)

瓣 摘 要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知识界围绕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展开了全面的研究和 激烈的讨论,并以此为中心掀起了一系列社会建设的实践活动,如乡村建设运动, 民众教育运动,社会调查运动,民主宪政运动等。中国社会学社成员作为知识分 子群体中的一分子,也参与了这些研究和实践活动。 1928年9月,上海、南京等地社会学教授成立了联络东南各省社会学者共 同研究的社会学专门组织,后定名为东南社会学会。该学会就是中国社会学社的 前身。1930年2月8日,地区性的东南社会学会改组为全国性的中国社会学社。 学社以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学理和社会问题为宗旨。学社成员包括上海、南京、 北京、广州、厦门等地的社会学学者,和一些从事社会工作,社会研究的人员和 学生,主要代表人物有孙本文、陶孟和、许仕廉、吴景超、吴泽霖、杨开道、潘 光旦、陈序经等。 与其他派别的知识分子相比,中国社会学社成员有以下特征:其一,学社成 员以社会学研究者为主,他们的学术基础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其二,糍上成员关 注中国的基层社会,他们提倡自下而上的改良,并认为社会改良的根本和核心在 于基层社会的组织建设和普通民众素质的提高;其三,学社成员研究广泛,他们 几乎参与了二三十年代关于中国社会问题讨论的各个方面。在二三十年代的乡村 建设运动,教育救国运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民主政治建设以及文化依归等重 大问题中,学社成员都是直接参与者。中国社会学社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是 改良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参与社会建设的一个缩影。他们的思想代表了改良主义知 识分子的大部分共性和作为社会学学者的独特个性。 本文围绕1928-1937年间中国社会学社成员对社会建设提出的主张和建议 展开研究,探讨他们思想的来源与根据,分析他们建议的内涵与可行性,并对他 们社会建设思想的价值和影响进行评价。 全文共有五章。 第一章是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农村建设思想。农村问题是中国社会学社成员 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社成员围绕农村建设开展了 不同形式的研究和讨论。李景汉、乔启明等人置身于农村社会生活情况和农佃关 系的调查中;杨开道从中国古代乡约中寻找基层农村组织建设的理论依据;吴景 超等人主张以发展工业来救济农村。在乡村建设的问题上,学社成员中的“以农 立国”派和“以工立国”派还产生了意见的分歧。他们互相之间的争论与探讨加 深了思想文化界对中国农村的认知。 第二章是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教育思想。学社成员的教育研究围绕教育的大 众化和社会化展开。让教育贴近社会现实,让普通民众接受教育是他们进行研究 和实践的目标。中国社会学社成员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各有侧重。陶孟和注重教 育与社会要素的理论研究,俞庆棠注重民众教育的实践,陈序经注重教育的现代 化研究。他们都关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希望从社会变迁和社会环境中总结 教育发展的方向。 第三章是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劳工保障研究。劳工保障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 代中国社会学社成员劳工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研究的核心内容。与以往社会 保障的研究侧重救济不同,学社成员开始谋求有组织、有法规、预防性的现代社 会保障制度。陈达等人对劳工组织、劳工福利、劳工保险、劳工立法提出的意见 和主张为中国建立现代化的劳工保障制度提供了参考意见。 第四章是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政治主张。学社成员向往西方的民主政治,认 为民主不但包括政治的民主,也包括经济的民主和社会的民主。他们不满国民党 的一党专政,也不认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他们认为民主发展的过程是曲折 而漫长的,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情况看,中国还不是一个民主的国家, 知识分子的工作就是培养民主的社会基础。学社建立之初,曾明确表达过只做研 究不问政治的意思,但是,学社成员对中国改良的研究却始终都围绕着他们的民 主政治理想而展开。 第五章是对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社会建设思想的比较研究和评价。学社成员的 思想来源于五四时期传入中国的社会思潮,和西方社会学理论。作为改良主义知 识分子群体的一部分,学社成员与马克思主义者,文化保守主义者,以及自由主 义知识分子的思想有所差别,这些不同点不但是学社成员思想的重要方面,也是 其他派别知识分子的思想精华。 总体看来,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社会建设思想是当时社会学学者对中国社会 问题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学社成员的建议是对社会现象与社会本质 的深层次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基层存在的重要问题。学社在学术界,社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enwofei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