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认识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understanding of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认识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understanding of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试论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认识
姓名:元修成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近现代史
指导教师:程舒伟
中文摘要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20世纪初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和政纲,它同新民
主主义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上半叶引领中国革命方向的两大政治思潮。中国共产党在高
举新民主主义旗帜完成中国革命历史任务的同时,对于三民主义思想一直以积极的态度
进行认知,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三民主义的认识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时期党
内的认识也存在不同的意见。本文旨在运用历史学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详细梳理中国
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对三民主义的认识,分析认识演变的原因,最终得出结论即
中国共产党科学认识三民主义的立场和策略。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三民主义的发展历程。内容包括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从旧三
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新三民主义提出新民主主义。
第二部分:论述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认识的演变过程。分别就大革命、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历史阶段论述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认识,解读中国共产党
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三民主义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三部分:论述中国共产党认识三民主义的立场和策略。这部分作为文章的结论部
分,论述了如何科学分析评价三民主义、如何考察其历史地位和作用、如何看待其对于
新民主主义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三民主义;认识
Abstract
San.rninis out Sun atthe of20m isthe
broughtby Zhongshallbegi如ing cenn时which
t11e
the revolutionof and new
politicalprogramand也eo珂ofdemocracy Capitalism.It
of direction
democratismfonlledtwomost trends whichleadthe
importantpolitical mought
at of20m thenew
ofCbjneserevolutionme century.CtlineseCommuIlistholds
beginning
to memissionofChinese
d锄ocratismtlleorycomplete rev01ution,atnles锄etime.we
the we
San.minTheory cause,indi虢rent11istorical
alwayscognize positively.Of period
difrerem towards whenweareinthes锄e
have understaIldi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ulture soft power.pdf
- 论唐代的县录事The county clerk of the Tang Dynasty.pdf
- 论明遗民的逃禅现象Zen on the phenomenon of the Ming Dynasty.pdf
- 论晚清外交战线的苦斗On the diplomatic front of the struggl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pdf
- 论训政时期(1927-1937)的党治On the party governance during the period of political training (1927-1937).pdf
- 试论17世纪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政治表达On the political expression of British women in the period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revolution.pdf
- 试论明代的监察制度On the supervision system of the Ming Dynasty.pdf
- 试论朱里安的统治政策与实践The ruling policy and practice of Julian..pdf
- 试论玉器在西周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On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jade in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pdf
- 试论章乃器的经济思想On the economic thoughts of Zhang Naiqi.pdf
- 调和映射与调和复结构Harmonic mappings and harmonic complex structures.pdf
- 赋P-Amemiya范数orlicz空间的若干性质Some properties of P-Amemiya norm Orlicz Spaces.pdf
- 赋范线性空间中与弦的正交性相关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orthogonality with the chord in a normed linear space.pdf
- 超空间上诱导系统的动力学Dynamics of the induced system in hyperspace.pdf
- 超立方体图Q3的弧传递Zpq×Zp正则覆盖Arc transitive Zpq Zp regular coverage of hypercube graph Q3.pdf
- 跳图的完美匹配和1-坚韧度Perfect match of jumping graph and 1- tenacity.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