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法律基础知识第四节刑法PPT.pptVIP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课法律基础知识第四节刑法PPT

?简析 李某对毒死女儿的行为应负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在本案中,李某把毒药投放在妻子的饭中,虽然并不想毒死女儿,但在明知女儿吃了其投放有毒药的饭后,会导致死亡的结果,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防止这一结果的发生,而是抱着放任的态度,因此,李某对杀死女儿的行为要负间接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 4、排除犯罪的事由 正当防卫 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所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 紧急避险 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 ?案例 刘某与赵某是同一车间的工人,但二人时常为琐事发生争吵,积怨较深。一天二人由争吵发展到争斗,在推搡过程中刘某被杂物绊倒。赵某乘势骑在刘某的身上,边击打其头部边大声喊道“整死你!” 刘某在躲避过程中顺手抓起一把扳手挥向赵某,使赵某头部被击倒向一边,后不治身亡。 ?简析 此案中刘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因为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是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采用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以防卫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受侵害的行为。 ?案例 姚某驾驶一辆大货车在马路上正常行驶,突然右路边胡同内飞出一只足球,随即冲出12岁的少年韦某捡球。姚某边打方向盘向左避让。不巧把对面工厂堆放在路边的待运货物撞到损毁。 姚某的行为是否犯罪? ?简析 此案中姚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 因为刑法第21条第1款规定: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纳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 5、故意犯罪形态 犯罪既遂 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行为犯 危险犯 结果犯 结果加重犯 ?案例 陈某、丁某、李某与朱某由于违纪而被工厂除名,四人欲炸工厂仓库而实施报复。一天半夜,四人带上炸药等作案工具准备行动,但工厂由于临时加班而人员众多。在无法下手的情况下,丁某提议到他家去等会,等工厂下班后再行动。当他们在丁某家以赌博消磨时间时被联防队员抓获,同时发现炸药等作案工具。 事件 问题 问题:本案中四人是否负刑事责任? ?简析 此案中四人的行为是犯罪预备,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刑法第22条规定: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案例 王某、胡某经多次“踩点”准备对李某实施抢劫。一天凌晨二时左右,他们带上刀、绳子、透明胶布等作案工具,窜至李的住处,并攀墙上楼。但惊动了李家的一条大狼狗,狼狗狂吠惊醒主人。二人见状,便仓皇逃窜,在途中被治安队员抓获。 ?简析 本案中两人的行为是犯罪未遂。 刑法第23条规定: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案例 在校大学生华某准备窃取教室内电脑中的内存软件,当他打开箱体准备拆下内存时,突然想到如被发现,肯定要受到处罚。他当即装好机箱,离开教室返回宿舍。 黄某与陈某有仇,黄某怀疑自家的蘑菇房是陈某放火烧毁的。一天下午黄某乘陈某家中无人,转到陈某家后院放火点燃其柴房,当黄某准备离开时,突然听到柴房内有小孩捉迷藏的嬉闹声,黄某赶紧脱下外套扑火,一边高声叫喊小孩快跑,最终没有酿成大祸。 ?简析 以上两个案例属犯罪中止。 即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第一个案例中,华某属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 第二个案例中的黄某属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三、刑罚制度 1、刑罚的体系 2、刑罚的裁量 农业银行邯郸分行金库 管理员 监守自盗被刑拘 1、刑罚的体系 刑罚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而采用的惩罚犯罪的一种手段。 它使犯罪人遭受一定的痛苦和利益剥夺,并对犯罪人及其犯罪行为予以否定性评价 。 刑罚包括: 主刑 附加刑 主刑 管制 是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在公安机关的管束下进行改造的刑罚。 刑法第38条至第41条,对管制刑的内容做了系统规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