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课 宋明理学PPT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恐怖的三寸金莲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儒学产生 初步发展 春秋 儒家思想演变线索 魏晋南北朝—隋唐 正统思想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秦朝 战国 宋明 面临挑战,三教合一 理学产生,儒学复兴 一、背景:儒学危机与儒学复兴运动 为什么汉末以后,儒学面临困境? (一)原因 1、 佛教、道教盛行 2、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白马寺(河南洛阳)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 江 南 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为: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 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 ★ 动荡和战乱时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予 人民精神寄托; ★ 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可逃避 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形成独立的寺院 经济; ★ 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 佛教盛行 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 道教在民间传播: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儒学本身的缺陷:汉唐儒学,无法控制人心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且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政治腐败,王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战争颇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缺乏治心的手段。 汉唐儒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于是,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西汉以来从未有过的自由氛围。 (二)表现 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弥漫在各个领域。 三教合一: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 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 ■简介:右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中释氏跌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明·丁云鹏) 处处留痕—三教合一之三教图 处处留痕—三教合一之孙悟空 (一)理学的含义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二、宋明理学 (二)基本流派 宋明理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