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史问廉第五至8集观后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鉴史问廉第五至8集观后感

精选鉴史问廉第五至8集观后感 鉴史问廉第五集观后感   在河南广袤大地的几乎每个村庄,都会听到有人哼唱“锣鼓喧天齐把道喊……”,这是豫剧《七品芝麻官》的经典唱段。一部戏曲,何以能有这么大的市场,又何以这么受欢迎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两代豫剧丑星牛得草、金不换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广大戏曲爱好者,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部戏的情节编排精彩,七品县令唐成为民做主、斗倒权威的故事以及他“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标志性台词喊出了百姓们对政治清明和社会公正的期盼。   民间说书艺术阵地的守望者张满堂年过六旬,不为名利甘心守护马街书会,为马街书会的延续做出了重要贡献,保留了一批包括颂廉诛贪内容在内的说唱艺术,丰富了当地及周边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明代作家冯梦龙,不仅写出了反映明代基层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三言》巨作,而且又是一个实干家,他在晚明动乱时期,到荒僻小县寿宁做了4年县令,在保持前任县令戴镗清正廉洁的生活、工作作风的同时,秉承“治官如治家,爱民如爱子”的为政理念,筑城墙、办学堂,为百姓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好事。时至今日,当地百姓还把他供奉在文庙,香火鼎盛。   自2011年河南省纪委开展廉政文化系统创建活动以来,各机关、单位、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最常见的“廉画”就是竹和莲。而“板桥竹风”的主人就是做过范县县令的郑板桥。濮阳的党员干部大多都去过郑板桥会馆,深深被他的为官清廉,勤政爱民的品格所折服,因而把他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当做工作的座右铭。就在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县委书记研修班开班仪式上要求最基层的领导干部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是习总书记对参训的县委书记也是为我们各级党员干部提出了工作要求:忠诚、为民、担当、清廉!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内乡县衙三省堂这副楹联语言精练、寓意深刻,令人赞不绝口。这是继戏曲、小说等文艺形式之外,以楹联的形式流传下来的正气歌,读来不由得让人想起此楹联的作者——清朝内乡县令高以永,他在位11年,在清除战乱时期,用“六年不收赋税”等政策鼓励开荒,四年共开垦荒地四十多万亩,使当地百姓结束了流离颠沛的苦难,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而勤于政事的高知县,生活清廉,在离任时身无长物,行李只有随身衣服和几本书。   文学史上堪称千古绝唱的《岳阳楼记》,原来是从未到过岳阳楼的范仲淹在河南邓州的花洲书院,仅凭好友滕子京寄来的《洞庭秋晚图》,经几番揣摩、酝酿之后,一挥而就,写出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济世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留下的文化,影响深远且历久弥新的,内容大多是推崇廉洁清明,鞭挞贪腐邪恶,进而弘扬正能量的。由此可见,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廉洁奉公是顺民意、合民心的一项惠民工程。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一座丰富的资源宝库,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廉政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廉政建设只有注入文化的基因之后,才会赢得恒久的生命。在今天召开的中纪委十八届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永远在路上!   让我们借文化之力,信心满怀地行走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路上。 鉴史问廉第六集观后感   前五集的《鉴史问廉》,让我们认识了许多名垂青史的能臣廉吏,这次则是让我们见识了一些遗臭万年的贪官污吏。   以贪赃枉法、买法纵贪死后又被斩首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法典被钉在耻辱柱上的晋朝羊舌鲋。   贪财无厌的唐朝吏部尚书李义府,他与母、妻和儿子、女婿共同买官鬻狱。送礼者每天都挤满门庭。以为其祖父重修陵墓为借口,大肆敛财20万贯。王公以下,争相赠遗,其羽仪、导从、轜輶、器服等,穷奢极侈。会葬车马、祖奠、供帐,自灞桥至三原,七十里间,相继不绝。 由于罪恶昭彰,皇帝终于下诏免去李义府官职,流放嶲州,后死在狱中。   明朝开国元勋朱亮祖,干扰执法、包庇亲友、诬告良臣,被朱元璋亲手施以鞭刑处死。   清朝第一贪官和珅,从政29年,敛财11亿白银,相当于清朝政府15年的财政收入!他建成了后成为恭亲王府的豪宅,过着花天酒地的奢靡生活。最终也难免被一纸诏书白绫赐死,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其实人这一生,食不过三餐,睡不过一蹋。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92岁时写了一首《宽心谣》,读来发人深省:   “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   《宽心谣》对愁与喜、对为人处事、对俸禄多寡、对吃穿、对儿孙、对贫富、对忙闲等,无不作了朴实而深刻的阐释,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