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学习体会(汪骊).doc

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学习体会(汪骊).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学习体会(汪骊)

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学习体会 上海培佳双语学校 汪骊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是抓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提高等等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来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建立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从新课改的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育评价历史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下面就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来谈一谈自己在评价方式方而的一些体会。 1、评价要从教师的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传统的语文课程评价中,在评价的主体上,教师是单一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评价和被评价的关系。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挑毛病”、“找问题”。教师是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学生是接受评价的被判者,是被动的。这样一来,单一主体的教师评价的结果很容易出现片面性、主观性,这样就失去客观和公正性;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学生怕学习,怕进课堂,怕见老师。这样师生关系就会恶化,在传统的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学生对这种评价往往持一种应付、对抗、惧怕、逃避的态度。所以我们老师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的主体上,要从教师的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这里的“多元主体”,既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包括学生之问的相互评价和家长的评价。这种多元主体的评价,不仅可以确保语文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评价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地位,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课堂上把评价还给学生,促进师生和谐发展。课堂上我们应该改变由教师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形成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那么评价也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实施评价应该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问互相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就逐步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作为交往的一个渠道,作为对话的一种方式,评价是师生之间知识与情感的共振。在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的空间,通过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点、主张的对话交流,而且还指学生与作者、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心灵、情感的对话交流。它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交融,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启迪,交流之后的认可,肯定之中的引导,浅层之下的深入。它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评价的权利。学生不仅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习和同学的学习,还可以评价老师的教学,甚至可以评价教材,发表对教材的不同看法,从而让学生打破评价的束缚,塑造创新性人格,增强学习的创新意识。对同一内容的学习,不但要尽可能地让多位同学评价,还要允许一位同学作多次评价。尽管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思维不够好,但他们的评价往往最直接、最率真、最真实。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主人翁精神和民主精神,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师生互评等活动,这样就能很好地促进师生课堂的和谐发展。 3、利用显性课堂,体现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校学习是基本形成学生素养的关键期,关注学生的在校学习,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能力倾向给予评价,是促其形成的有效途径。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以一个肯定的“好”字。但有的教师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有的说“好”字时说得激情满怀,让学生感受到是教师发自内心的赞赏,这样的评价会给受评价的学生以激励。所以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而在语文课堂中,许多教师碍于脸而,吝惜赞扬之词,即使学生回答得完全正确,也只是用“说得不错”、“对”等稍作肯定。须知,学生与教师原有的知识基础差异较大,在小学阶段更是如此。所以,对待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教师应该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