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不抱怨的世界》.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好書推薦:《不抱怨的世界》

持续更新●▂●欢迎收藏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教育,我们还能做什么》 推荐人:孙国永 推荐理由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内容摘录 读后启示 我的思考 謝謝聆聽, 歡迎賜教! * * 持续更新●▂●欢迎收藏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书香讲坛: 持续更新●▂●欢迎收藏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信息: 书名: 教育我们还能做什么 作者:严育洪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价:25.00 出版日期: 2009-2-1 ISBN:9787811194647 字数:156000 持续更新●▂●欢迎收藏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持续更新●▂●欢迎收藏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推荐理由: 1、课改多年,我们似乎走进了新课程。然而我们又普遍感觉到这一“胜利”之果没有预想的那样丰满和甘甜,有的只是被“激素”催发的变异和虚浮。这种现象让我们不禁发出“我们离新课程究竟还有多远”的责问。 2、教育中“教师的“形变”,却无法或无力促进教育的“质变”。我们常常难以‘摆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 3、“90%×90%×90%×90%×90%=59%”。这个等式说明教育理论的执行过程也不能打折,我们应该表现出总不满足于教育现状,由此我们的教育永远有着值得研究的问题和值得改进的环节。 以上困惑可以在《教育我们还能做什么》一书得到思路。 持续更新●▂●欢迎收藏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严育洪,无锡人,男,1970年8月生,江苏省特级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无锡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发表近三百篇教育论文,出版12本教育专著,其中《课堂焦点:新课程教学九辨》被评为教育部优秀课程资源和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新课程教学问题讨论与案例分析》被评为教育部推荐课程资源。曾参加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多次赴全国各地讲学。 作者简介: 持续更新●▂●欢迎收藏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他每天的工作方式是集中一段时间做好教学工作和分管工作,然后安排整块时间(大多在晚上)进行反思总结。他尽力做到每年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每周至少读两本教育教学杂志,每月至少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随笔。思考,是他的习惯。正如和他共事的同志所说:“严育洪老师是一个走路都在思考的人。” 他的备课笔记很特别,他自己上课时,课后的反思性文章大多随机写在备课笔记上,所以他的备课笔记比较“乱”,其中教学设计和经验文章相互夹杂、相互映衬。他的听课笔记也很特别,他听别人上课时,喜欢边听边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随机写在听课笔记上,所以他的听课笔记也比较“乱”,上面记载的教学流程比较简单,更多的是他当时的一些个人感悟和个人见解。 别人眼中的严育洪老师 持续更新●▂●欢迎收藏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本书瞄准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的上下不贯通、前后不呼应、左右不逢源等“堵塞”问题,在教育的遗留处、在教育的遗漏处、在教育的遗失处、在教育的遗憾处,以“教育,我们还能做什么?”为视点与论点进行一番深度观察和深入讨论。 对于教育,作者认为还可以在这样一些地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是需要做到但我们忽视的地方;二是可以做到但我们轻视的地方;三是应该做到但我们不敢正视的地方;四是已经做到但我们过度重视的地方;五是尚未做到但我们难以透视的地方 【内容简介】 持续更新●▂●欢迎收藏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深度观察1:教育,多大“距离”恰到好处? 1.教育与管理的最佳状态——“不紧不松” 2.老师与学生的最佳状态——“若即若离”(p13) 3.教师与知识的最佳状态——“有情有理” 4.学生与知识的最佳状态——“似懂非懂” 深度观察2:教育,哪些“不能”不能不说? 1.“不能”——孩子说谎的起因 (p24) 2.“不能”——孩子逃避的托词 3.“不能”——孩子认同的准则 4.“不能”——孩子禁行的指示 深度观察3:教育,多少情形让我们难以“估量”? 1.错估学生的看法 2.不估自身的形象 3.低估口语的代价 4.高估纠错的力量 深度观察4:教育,为何让教师感到“不敢”? 1.“不敢”简单 2.“不敢”惩罚 3.“不敢”烦恼 4.“不敢”主动 5.“不敢”排名(p82) 深度观察5:教育,什么“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