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产资料-农药部分资料
* 植物茎叶或根系对除草剂吸收与输导的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 3 生理选择性 * 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差异产生的选择性。 4 生物化学选择性 * 一些除草剂选择性较差,可以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而获得选择性。 (1)保护物质 目前已广泛应用的保护物质为活性炭。 (2)安全剂 5 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选择性 * 作用特性: 选择性输导型土壤处理剂; 抑制发芽种子α-淀粉酶及蛋白酶的活性; 防除禾本科杂草及部分小粒种子阔叶杂草; 适应于多种作物田. 6 酰胺类 * * * 作用特点: 选择性输导型土壤兼茎叶处理剂; 抑制光合作用电子传递; 部分品种土壤残留长; 防除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适应作物广. 7 取代脲类 * 作用特点: 选择性触杀型茎叶处理剂,部分品种可土壤处理 作用于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叶绿素的合成 防除阔叶杂草,一些品种可防除禾本科杂草 注意事项: 一些茎叶处理的二苯醚类除草剂易产生药害 一些土壤处理剂在作物出苗后用药不安全 8 二苯醚类 * * * 作用特点: 选择性触杀型土壤或茎叶处理剂; 作用机理同二苯醚类; 杀草谱较广。 9 环状亚胺类 * * * 特点 活性高,用量极低; 杀草谱广,所有品种都能防除阔叶杂草,部分品种还可防除禾本科或莎草科杂草; 选择性强,对作物安全; 使用方便,多数品种既可进行土壤处理,也可进行茎叶处理; 植物根、茎、叶都能吸收,并可迅速传导; 作用机制为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阻碍支链氨基酸的合成; 一些品种土壤残留较长,影响下茬作物; 对人、畜毒性极低。 易产生抗药性 注意事项 部分高残留除草剂应注意对下茬作物药害: 绿黄隆、甲黄隆、豆磺隆、胺苯磺隆 10 磺酰脲类 * * * 作用特点: 选择性输导型土壤兼茎叶处理剂,部分品种为灭生性除草剂; ALS抑制剂; 部分品种残留大影响下茬作物; 高效、低毒。 11 咪唑啉酮类 * * 作用特点: 高活性,低用量,可与磺酰脲类除草剂匹敌 杀草谱广,均防治阔叶杂草,多数品种防治禾本科杂草 多数品种在土壤中残留期短,不易伤害后茬作物 作用机制是抑制乙酸乳酸合成酶 低毒,对高等动物安全 12 嘧啶水杨酸类 * * 作用特点: 多数品种为灭生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 作用机理:草甘膦(EPSP)、草丁膦,双丙氨膦(GS) 土壤活性极低 13 有机磷类 * * 腈类:溴苯腈(伴地农)、辛酰溴苯腈 苯甲酸类:麦草畏(百草敌) 联吡啶类:百草枯(克无踪) 其它:苯达松、二氯喹啉酸(快杀稗)、广灭灵(异恶草酮)、氟草烟(使它隆) 14 其它类 * 抑制光合作用- 破坏植物的呼吸作用 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 干扰植物激素的平衡 抑制微管与组织发育 三、除草剂作用机制 * 1 抑制光合作用 * 抑制色素的合成 抑制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脂膜的破坏 抑制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 抑制氨基酸、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氨基酸生物合成 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 抑制脂类的合成 2 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 * * * 一些除草剂对作物具有较强的毒性,施药时可利用杂草与作物在土壤中或空间中位置的差异而获得选择性。 (1)土壤位差选择性 利用作物和杂草的种子或根系在土壤中位置的不同,施用除草剂后,使杂草种子或根系接触药剂,而作物种子或根系不接触药剂,来杀死杂草,保护作物安全。 四、除草剂选择性机理 1 位差选择性 * A、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法 在作物播种后出苗前用药,利用药剂仅固着在表土层(约1-2厘米),不向深层淋溶的特性,杀死或抑制表土层中能够萌发的杂草种子,作物种子因有覆土层保护,可正常发芽生长。 * B、深根作物生育期土壤处理法 利用除草剂在土壤中的位差,杀死表层浅根杂草,而无害于深根作物。 * (一些行距较宽且作物与杂草有一定高度比的作物田或果园、树木、橡胶园等,可用定向喷雾或保护性喷雾,使一些对作物有毒害的除草剂药液接触不到作物或仅喷到非要害基部。 保护性喷雾 定向喷雾 * (2)时差选择性 对作物有较强毒性的除草剂,利用作物与杂草发芽及出苗期早晚的差异而形成的选择性。 * 利用作物与杂草的形态结构差异而获得的选择性。 2 形态选择性 * 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形态差异与耐药性 形态 植物 叶 片 生 长 点 单子叶 竖立,狭小,表面角质层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建筑工程图集 99S203、99(03)S203: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pdf VIP
- 在2025年区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docx VIP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精品教学课件小学优秀课堂课件.pptx VIP
- 水库生态养殖可行报告.docx
- 隧道巡检机器人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含目录).docx VIP
- 景观绿化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 VIP
-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设计.docx VIP
- 建筑结构选型课程设计.docx VIP
-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期中英语试卷(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