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史地]经济史
1)概念解析: 官僚资本: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专制的国家力量扶植的垄断资本主义通常被称为“官僚资本”。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抗战爆发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他们借助政治特权,迅速膨胀起来。 2)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发展的阻碍: 利用国家权力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对民族资本侵蚀、排挤、打击。 练习: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从鸦片战争后开始的,列强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关于西方殖民主义者对当时非工业国家发展的作用 马克思指出其有双重历史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外国列强的侵略带给中国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另一方面,它给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下长期高度发展同时又不易变化的自给自足的自耕农经济和王朝政治以猛烈的冲击,迫使中国社会逐步摆脱封建王朝的历史发展模式,迈出自然经济发展的轨,向工业化、资本主义化的方向发展。 1.1949—1956: 新民主--社会主义过渡 ①1949年--1952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②1953--1956 一化、三改造 2.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1966—1976: “文革”十年动乱 4.1978年—今: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课标要求 考纲要求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20C50S至70S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1)措施: ①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②合理调整工商业,(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允许资本主义工商业有限度的发展; ③进行土地改革和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大规模兴修水利。 (2)意义 使新中国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和新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巩 固 政 权 恢 复 经 济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镇压反革命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工商业 大力恢复生产 前提条件 准备了条件 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物质基础 1949—1952年人民政府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953—1956年) ——生产力的革命 (1)前提: 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纲领: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3)开端: 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4)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借鉴苏联经验) ①工矿业:飞机,汽车,精密仪器等将近六百个项目的出现; ②交通业: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沟通京汉,京广);两铁(宝成,鹰厦铁路);三藏公路(青藏,新藏,川藏) ③工业区域:开创了第一个重工业基地——东北重工业基地(鞍钢,长春第一汽车厂) (5)成就: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幅员辽阔,资源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 材料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重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结构不合理 ; ②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 ④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③实现工业化从轻工业开始历时长,从重工业开始能迅速完成; 3、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