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蔡礼旭老师讲弟子规
幸福人生讲座(160):行善的十个向度(1-4)
2006-04-25 10:17, 蔡礼旭, 3966 字, 4/684, 原创 | 引用
从心上时时存爱心、存恭敬心,这个人一定时时处处都在做善事。
???? 我们既然知道善这么重要就要赶快起而行之,绝对不是明天才开始做:
??? 问:什么时候开始?
??? 答:当下。
??? 好,我们现在来看,「善」可以从十个角度去看,这个也是了凡先生整理的十个向度的行善。我们来看一下,这是我把它分的,我们把它分成对人、对事、对物如何行善。
??? 我们看第一个,「爱敬存心」,这个跟刚刚说改过要从心改,行善也要从心行,心就是行,因为有这份心才会做出这样的行为。所以一个人能够时时存着爱人、敬人的态度,那他感得的是什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从心上时时存爱心、存恭敬心,这个人一定时时处处都在做善事。这分爱心跟恭敬心除了对我们身旁的人之外,还要对谁?还要对古圣先贤,对我们的老祖宗都要存在。所谓「事死者,如事生」,我们要不忘孔夫子教诲,不忘孟夫子的教诲,不忘圣贤人的教诲,所以那个小朋友防空演习第一个想到的是孔子像,这相当难得。对于我们往后的子子孙孙,你也要有爱敬存心,这一点我们现在人做得太差了,因为物欲横流,只想到我要怎么享受,至于我享受的过程破坏了环境,造成了多少后果,我不管。所以现在人这种态度真的是很可悲,我们不能让这种态度继续延续下去,就要从我们自己开始,连对于往后的人都有爱敬之心。
??? 我们道家有八仙,其中吕洞宾的老师是钟离,钟离要教吕洞宾一个法术,叫「点铁成金」,这方法好不好?你学好之后,点下去铁变金子。钟离就跟他说,你这个方法学完之后,你看到贫穷的人,点一下,就可以帮助他。这个时候吕洞宾问了一个问题,他说这个铁变金以后会不会变回来?会不会又变回铁?钟离说五百年之后会变回来。吕洞宾说,那我害了五百年以后的人,所以这种事我不干。他的老师说成仙要积三千功行,你这一念心已经满了,三千功行都满了。因为他不只能想到当下的人,连五百年后的人他都能够去爱护,代表他的心非常的仁厚、仁慈。所以时时提醒自己爱敬存心,你的爱心跟恭敬心一定会表现在你的言语、行为、态度之中。
??? 第二个,我们要「敬重尊长」。敬老尊贤是中国人圣贤教诲的一个美德,敬重尊长,也要尊敬贤能之人。古代的礼仪对有道德学问的人特别尊敬,诸位朋友,这样是不是不平等?西方的平等你要理解正确,他的平等是告诉你一个人都有一张票投,不代表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一样的。而当每个人都平等的时候,一个宰相跟一个乞丐平等,乞丐会傲慢,瞧不起人。所以恭敬之心要从他对社会的贡献来定礼仪,这样才有次第,不然整个社会谁也不怕谁,乱成一团。所以当这个人很有德行,又是国家的重要干部,而且又常常爱护人民,时时拟定一些对国家有利的政策,难道你见到这样的好官,你连个礼都不主动跟他行吗?而且当我们在对贤德之人有礼的时候,是给我们的子孙、学生一个好榜样,教导他们见贤思齐。所以我们中国人很多的态度都有深远的影响,只是我们现在子孙没有去深入理解,就没有判断力,所以尊贤重要。那尊重老人家更重要,老人家对社会的贡献比我们时间长,没有上一代哪来的下一代,所以慎终追远,人民才能够淳朴、厚道,所谓民德才会归厚,这些教诲太重要了。
??? 我们这次到厦门去演讲,来了很多(人),其中福建龙岩有一位老师他上台来分享,非常有意义。他说,我是来上完课才知道孝是德行的本,才知道夫子在《孝经》里面说「夫孝,德之本也」,但是他这份明白不是文字上的明白,他是印证了这句话真实不虚。因为他的乡里完全都是姓吴的,他们整个村落分成十几个单位,他是其中一个单位,他们那个单位有四十几户人家,出了一百零八个大学毕业生,大学以上毕业生一百零八个,只有一个人没大学毕业,而且这个人还是考上之后读到一半退下来,所以是没有一个人考不上大学。为什么他们这四十几户人家的素质这么好?因为他们从小长者就告诉他,清明节,重要节日,春节,一定要回来看父母,这个叫念恩,不忘本。每一年的大年初一,所有的孩子都陪母亲去礼佛,去上香,不是去玩。礼完佛,上完香,把母亲送回来之后,再去拜访整个乡里的长者,跟他们拜年,现在还有这种地方。
??? 拜完年之后,所有同辈的这些亲朋好友聚集在他们这个乡里面的一个小学,一起讨论这一年来读书的心得、工作的经验,互相交流,所以有这样的风气,难怪出的素质这么齐,所以任何事都没有偶然的。因为这个乡镇抓到了学问的根本,根本在哪儿?孝跟悌。每一年要去跟长者拜年,是我们说的对尊长的恭敬,也是落实「出则弟」,所以「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仁爱的「仁」,所以自然而然长养他处处替人着想的心。所以我们从这里也体会到,德行好的孩子成绩一定好,而且他们的好不是逼出来的,是自动自发的,所以长养孩子这些重要的态度对他一生成就至关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