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七节 糖尿病;一、糖尿病的概念;四、病因与发病机制;四、病因与发病机制;2型DM发病机制
4个阶段:
遗传易感性
Β细胞缺陷和(或)胰岛素抵抗
糖耐量降低(IGT)
临床糖尿病期; 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 IR;五、临床表现 --1型糖尿病; 多见于成年,发病缓慢,症状较轻,病情较稳定,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
血浆胰岛素水平可正常、较低或偏高,对胰岛素不太敏感,在非应激情况下不发生酮症酸中毒。
青少年起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
;?
;;五、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常见诱因;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临床表现;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实验室检查;2.高血糖高渗状态;2.高血糖高渗状态 --临床表现;2.高血糖高渗状态 --实验室检查;3.感染 ;诊断标准:血糖≦2.8mmol/L
血糖≦3.9mmol/L属于低血糖范畴
表现:
;五、并发症—慢性并发症;六、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最严重最突出的并发症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特异性并发症
;动脉粥样硬化性
主动脉
冠状动脉
大脑动脉
肾动脉
肢体外周动脉—下肢动脉
下肢疼痛
感觉异常
间歇性跛行
严重者下肢坏疽;2.糖尿病微血管病变;(1)微血管病变(肾脏病变);(2)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
II期
视网膜可见小出血
微血管瘤,硬性渗出。
;
IV期
视网膜开始出现新生血管
;;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3)微血管病变--心肌;3、糖尿病神经病变; 4、糖尿病足;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1.尿糖定性和定量检查
尿糖受肾糖阈值影响
- 血糖增高尿糖不一定高
-尿糖增高不一定血糖增高
2.血糖测定(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 空腹血糖
方法:静脉血葡萄糖测定—诊断糖尿病
毛细血管血糖测定—糖尿病监测
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 八、诊断要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WHO,1999); 九、治疗要点;糖尿病治疗原则-五驾马车;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一)健康教育—教育患者认识糖尿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使血糖达标
(二)饮食护理—是糖尿病基础治疗之一,需严格和长期坚持,其目的是维持标准体重。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配合胰岛素治疗有利于控制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三)体育锻炼--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使血糖下降,使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有利于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并减少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用量。
(四)自我监测--每2~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每年1~2次全面复查。自测血糖。;1、口服药物治疗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磺脲类药物
增加胰岛素敏感的药物:双胍类药物
延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
增强胰岛素作用的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
;;1、磺脲类;2、双胍类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4、胰岛素增敏剂; 九、治疗要点—(五)药物治疗; 九、治疗要点—(五)药物治疗;胰岛素泵; 九、治疗要点—(五)药物治疗;(九)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急性)(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九)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急性)(二)高血糖高渗性状态的治疗; (九)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慢性)1、糖尿病足的治疗; (十)妊娠糖尿病治疗;十、护理诊断与措施 --护理诊断; 十、护理诊断与措施 –见教材–营养失调;;;;;; 饮食治疗的原则
-有计划、定时、定量达到和维持
理想体重
-清淡,每日食盐量少于6克
-最好不饮酒
-饮食均衡、合理搭配
-长期坚持
;总热量=理想体重 ×每公斤体重所需热卡数
- 确定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 确定肥胖度
超重或肥胖:标准体重10%~20%
体重不足及消瘦: 标准体重10%~20%
BMI=体重(kg)/身高2(m2)
-根据不同体重和劳动强度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
; 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所需热卡数 举例:;2.确定三大营养素的供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选择题100道.docx
- 设备质量保证措施.docx VIP
- 研究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中的应用.docx VIP
- 设备质量保证措施.pdf VIP
- 数学教案_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教学设计.docx
- GZ-2022062 健康与社会照护赛项正式赛卷完整版包括附件-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正式赛卷.docx
- 信息技术在乡村学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4-2025学年小学劳动二年级下册粤教版(主编:徐长发)教学设计合集.docx
- 教师党课讲稿: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最新.doc VIP
- (word精品)2022年甘肃省兰州市诊断考试(一诊)数学试题(附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