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反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PPT.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外反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PPT

体外反搏疗法; 内容提要; 非序贯、液压式体外反搏 体积大,疗效差 未能推广;美国第一代水压体外反搏机;早期的四肢序贯式体外反搏装置;第二代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普施康舒适环保型体外反搏装置;什么是体外反搏?; 反搏的概念;“反”字的含义;体外反搏的特点;体外反搏的作用;D/S比值1.2;体外反搏治疗中升高的舒张期增压波又可称为“反搏波”;冠心病的标准化治疗策略;;血流切应力与冠心病的关系;体外反搏治疗前血管造影图;体外反搏治疗后血管造影图;反搏前;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仍然没有获得有效遏制 血管重建治疗只涉及极小部分血管段,并仅惠及少数目标人群 与治疗有关并发症:血栓与出血风险,再狭窄风险 血管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远期效果的争论;;体外反搏疗法-涉及冠心病发病的核心机制;体外反搏抑制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体外反搏的目标人群;体外反搏干预心力衰竭发生机制的诸多重要环节 ;体外反搏适应症;⑻ 因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心理失常,如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 ⑼ 缺血性病态窦房综合症; ⑽ 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后遗症; ⑾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CABG); ⑿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手术(PTCA)后; ⒀ 心脏直视手术后引起的低排血量性休克。;2、脑血管疾病   ⑴ 脑动脉硬化;   ⑵ 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⑶ 腔隙性脑梗塞;   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⑸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包括颈椎病);;3、眼科疾病   ⑴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⑵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⑶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⑷ 缺血性视神经萎缩(包括外伤性视神经萎缩)。;4、耳部疾病   耳部疾病有:突发性耳聋。 5、周围血管疾病   ⑴ 动脉硬化性肢体血管狭窄;   ⑵ 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或伴有趾端溃烂;   ⑶ 末梢循环障碍。;6、肾缺血所致高血压,少尿及肾功能不全。 7、消化系统疾病   ⑴ 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   ⑵ 病毒性肝炎。 8、康复治疗 ⑴ 心脏术后恢复期; ⑵ 颅脑外伤和手术后恢复期; ⑶ 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   ⑷ 肢体术后恢复期;   ⑸ 老年性记忆力减退、失眠、嗜睡。;9、保健与消除疲劳 ⑴ 休息中运动,增强血管弹性,充分供血; ⑵ 亚健康者; ⑶ 脑力劳动者; ⑷ 不能进行室外运动或不愿运动者。 10、阳痿(缺血性)。 ;体外反搏的一些临床应用;体外反搏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体外反搏治疗高血压;体外反搏用于老年科、高干科及康复科;8、对因听觉和视觉器官微血管狭窄和突发的血栓形成及栓塞所引起的老年突发性耳聋和视力下降,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9、双下肢动、静脉血管慢性阻塞性病变,经治疗后可以改善下肢静脉血液淤积和水肿,改善动脉血管狭窄所致的远端供血不良。 4、血管性老年痴呆的治疗有较明显的改善。 5、短暂性脑缺血(TIA)有快速明确治疗作用。 6、颈椎病(椎动脉狭窄型)所致眩晕等症状,有快速明确治疗作用。 7、糖尿病的治疗,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及降糖药的用量和依赖(现在FDA认可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同时对糖尿病倂眼病有明确治疗作用(法国眼科界已认同其治疗作用)。 ;体外反搏治疗眼科疾病; 体外反搏治疗的禁忌症;现代医学在祛除强身的同时又不断挑战机体的自然平衡;体内反搏 (IABP);;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Guidelines: AHA/ACC(2002), ESC(2006), 中国冠心病指南(2006) 慢性脑血管疾病的康复 Han JH, et al: Stroke 2008;39:1340 冠心病高危人群预防缺血性疾病(血糖、血脂、血压、吸烟等) Barsheshet A, et al: Cardiology, 2008, 110:160-166. Nichols WW, et al: J Am Coll Cardiol,2006,48:1208-1214. Zhang Y, et al: Circulation, 2007,116:526-534 Zhang Y, et al: Arterioscl Thromb Vasc Biol. 2010;30(4):773-780 其他缺血性疾病 国家药监局备案资料 亚健康人群 McCullough PA, et al: Am Heart J 2006;151(1):139 ;体外反搏过去、现在与未来展望- R.Conti,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