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二语文]八年级课文《风筝》《孔乙己》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部分课文笔记归纳
第26课 风筝
1 观察下表,对兄弟对于风筝的心里转变进行分析
看风筝 做风筝被发现 风筝被毁坏 弟弟 高兴 惊慌 绝望 哥哥 鄙视 愤怒 傲然 归纳出人物性格为:
弟弟:天真可爱,追求美好,善于动手,弱小无助
哥哥:传统古板,自以为是,动作粗暴,关爱弟弟
2 第1小节运用了什么描写?为何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运用了环境描写(2)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与故乡不同)。悲哀是因为想起了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风筝虽然美丽,但它记录了童年时不愉快的经历。从结构上说,二者是为了引出下文。
3 第2小节,为何说春天“久经逝去”?“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作何理解?
“春天”有特定含义,指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却离小时候故乡的春天很远了。
“荡漾”是因为看见北京冬天的风筝想到了故乡的风筝时节。
运用了环境描写,以美好的景色反衬内心的悲哀
4 第3、4小节
(1)“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中这一幕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放风筝,气得“我”将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折断并踩扁了。因为玩乐是孩子的天性,而作者却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弟弟身上,剥夺了他精神上的快乐。
鲁迅为何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甚至毁了风筝?
作者当年认为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作为兄长理应管教小弟。
鲁迅把自己写得犹如凶神恶煞,这是为什么?
第3小节,我对于弟弟对风筝的惊呼跳跃都加以鄙弃,把压制写得十分严酷,隐含着对于小兄弟的同情和对自己深深地自责。第4小节,写自己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和“傲然走出”的步态,其实是自责当年扮演了精神虐杀者的角色。最后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又加深了自己的冷酷无情,暗含同情、后悔和自我谴责之意
5 第5小节,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以前“我”一向自以为管教小兄弟的方式方法是对的,而现在,看到了书上正确的道理,心情一下子就沉重起来,良心受到了谴责,可谓“不幸”。
6 第8节“生”的辛苦的条纹说明了什么?
生活的艰苦 2)封建文化不断精神虐杀致使麻木
7 第9、10、11节,弟弟为何说“有过这样的事么?”?为何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寂寞?
小弟弟忘却说明他小时候的天真与灵性在封建家长,封建文化的教育下变得麻木可悲,这也就是作者所说的精神虐杀的后果。“沉重”是因为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任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和沉重。
8 第12节 为何说“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1)“无可把握的悲哀”指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自不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
(2)“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希望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想起曾经做过的令他后悔的事,这才能摆脱悲哀。
(3)“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 当时天气的严寒 (心里的悲凉。
(4)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却已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9 本文的中心:通过小弟弟由儿时的天真可爱变为麻木,表现了封建文化、制度对人天性的毒害,应由外国先进的教育文化来改变中国的封建文化。
第28课 孔乙己
1 本文第1小节可否去掉?为什么?
不可去掉。因为第1小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及性格命运的展开作好了铺垫。作者刻意渲染了酒店顾客中的“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实际为下文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独特形象所作的铺垫。
2 第4小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说明了什么?“站着喝酒”、“穿长衫的”是否矛盾?
不矛盾。说明他的奇特身份,站着喝酒,说明他在经济上和短衣帮一样穷困;穿长衫,说明他总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势,虚荣心十足,自命清高,对读书人身份的迷恋,这正是由于封建科举制度的残害所造成的,深层也表现了作者对于科举制度的不满。
3 第4小节,对孔乙进行了哪些人物描写,表现了什么?
运用了肖像和语言描写,表现了孔乙己经济地位低((穿着邋遢(习惯偷东西(“夹杂伤痕”个人品行不好)、社会地位低((无正规姓名(绰号有讽刺效果)、爱面子(穿长衫,只要一碗茴香豆下酒)
肖像总结:
身材高大 能自食其力,却好吃懒做 个人品质受封建文化毒害,不屑劳动 皱纹伤痕 社会地位低,与“偷”照应 “偷”个人品质不好,经济地位低 孔乙己形象概括:困窘落魄而又自视清高,死要面子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