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儿教育]刍议课堂反馈调整_优化教学效果
刍议课堂反馈调整,优化教学效果
——谈学青浦经验的点滴体会
湖南省新邵县酿溪镇中学 廖能强
大家知道,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系统性。前面的知识没有学会,或者有点缺陷,就会影响后面的学习。所以,学习数学必须循序渐进。这个原则要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就要每日每课、课内课外进行反馈调整,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对新课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都切实掌握,不发生听课的困难。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平稳地推进。
关于反馈调整,青浦经验提出:“要把每日每课的教学细节性反馈调节与阶段教学结果的反馈调节结合起来。”同时还指出:“一般地说,课内的教学细节性反馈调节应是主要的。”因此,本文仅根据我学习青浦经验的实践体会,谈谈如何进行课堂反馈调整,优化教学效果。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反馈。
1. 提前反馈(前馈)。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有个弱点,就是要等到问题产生后才能采取补救措施。而前馈则把反馈提前到产生偏差之前,做到防患于未然。这种做要求教师能预计学生容易出错之处,从而精心设置有目的的前馈练习,让学生在前馈练习中提高辩误能力,有效地防止类似的错误的发生。
如:学生在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时,碰上括号面前是负号,去括号时总容易出错,于是,新课后我设置了下列一道练习题:
指出下列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1)-1.5+1/3-(-2/3+2-21/2) (2) 2――5+3-5-3
=-1.5+1/3+2/3+2-21/2 =2+5―3―5+3
=-1.5+1+2-2.5 =2
=-4+3=-1
让学生充分讨论后,指出错误,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强化知识,增强”免疫力”。
有时对学生中一些“顽固性”错误,用以上单刀直入的前馈练习法不起作用,我还采用了“诱误”的前馈练习法。即精心设置“陷井”,让学生自己反复思考后去纠正,从而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最后形成深刻的印象。
如: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一节的教学中,通过以前的学生作业了解,我发现一个问题,反复出现,于是在讲解(义教版)教材《代数》第二册p200例4时,是这样进行的:
x+y x-y
例4 化简:(1)略;(2)――――(x≠y) (3)――――
x-y x+y
先讲第(2)题,由于学生受第(2)题解法的影响,尝试做第(3)题时,大部分仍按第(2)题解法的做。 x-y (x-y)(x-y) (x-y)(x-y)
即:――――=―――――――――=――――――――=x-y
x+y (x+y)(x-y) x-y
只有极少数学生采取下面的方法:
( x )-( y ) ( x+ y )( x- y )
原式=―――――――― =―――――――――――= x- y
x + y x + y
(两种解法都板书在黑板上),这两种做法结果一致,我让学生们讨论两种解法的合理性,大部分学生认为两种做法都正确。我没有及时指出前一种解法的错误,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比,经过充分讨论后,仍有学生执迷不悟,此时,我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两个题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发现第(3)题没有条件“x≠y”,就是说有可能x=y,x-y与x-y都为零,不符合分式的基本性质。最后,通过反思让学生真正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与根式的意义,并指出:解数学题每一步都要有依据,要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在以后的作业中,很少出现类似的错误。
2.及时反馈。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做完作业后,对自己的解答结果比较关心,如果教师能安排课堂上练完即评,把学习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有利于他们对学习活动作出调整:做对了,强化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做错了,在尚未定型之前给予否定,重新输入信息或修正,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在短时间里作出及时反馈,使学生在练习中处于印象鲜明、记忆犹新的情景,评改的效果好。
如:在“合并同类项”一节的学习中,上课时我统计了学生练习中一些典型的错误:
①3a+2b=5ab;②3x+2x=5x;③3ab+2ab=5ab;④5y-3y=2;⑤4xy-5yx=-xy。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评改,分析了产生以上各种错误的原因,讲清合并同类项的根据,并强调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就能得心应手了。
3.延时反馈。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或离题是课堂教学中常有的事,此时,教师对学生的信息反馈,可以是及时反馈,也可以是延时反馈(即:教师在学生对问题进行充分思考后反馈)。但有的内容如果直接把学习结果告知给学生,显然,学生动脑筋不够,其感知肤浅,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相反地,如果教师在启发过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SpringBoot的在线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oc
- 毕业设计(论文)-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设计.doc
- 房地产 -22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docx VIP
- 四方股份合作协议书(标准版).docx VIP
- ASME B16.9-2012_工厂制造的锻钢对焊管件(中文版).pdf
- 2025年汽车维修工技师(二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 变压器油色谱、局放在线监测系统设计实施方案.docx VIP
- 饲料厂安全操作规程.pdf VIP
- 交通标识汇总(全).doc VIP
- 2025届湖北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12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