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集体课题报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课题组会PPT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课题组会 德育室 王瑞 2008年7月 心理教师危机干预培训 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 目的 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 原则 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危机干预的策略是立即性、灵活性、方便性、短期性 ;危机干预方式多样。 时限 紧急的危机干预发生在灾难发生的4周以内。 灾难后需要危机干预的人群 受害者 幸存者 目击者 死难者的家属 同事 朋友 救援人员 消防人员 警察 应急服务人员 志愿者 易感人群 老人 儿童 地震后人们心理需要 在地震期间,人们会更关心个人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 会担心自己及所关心的人(如父母、亲戚、子女、朋友、老师); 会表现惊慌、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等行为; 想吐露自己对突发事件的内心感受; 希望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与支持等; 渴望生活能够尽快安定,恢复到正常状态; 灾后心理经历的阶段 灾后人们心理经历阶段 第一阶段: 震惊与麻木 第二阶段:否认与退缩 第三阶段:醒悟与痛苦 第四阶段:适应与新生 灾后身心反应 灾后的身心反应 心理上: 害怕和恐惧 无助感 悲伤罪恶感 愤怒 重复回忆 失望 和思念 过度反应 身体上: ?疲倦 ?发抖或抽筋 ?失眠 ?呼吸困难 ?作恶梦 ?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 ?心神不宁 ?恶心 ?记忆力减退 ?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 ?注意力不集中 ?子宫痉挛 ?晕眩、头昏眼花 ?月经失调 ?心跳突然加快 ?反胃、拉肚子 灾后儿童的身心反应 学龄前儿童(安全感) ?? 害怕黑暗或动物???? 畏惧夜晚? 说话困难 黏住父母 吸手指头? ? 大小便失禁 便秘 食欲减退或增加 学龄儿童 (退化行为) ˙易怒 ˙哭诉 ˙黏人 ˙在家或学校出现攻击行为 ˙明显地与弟弟妹妹竞争父母的注意力 ˙畏惧夜晚、做恶梦、害怕黑暗 ˙逃避上学 ˙在同伴中退缩 ˙在学校失去兴趣或不能专心 ? 灾后青少年的身心反应 青春期前 青春期 ˙睡眠失调 ˙食欲不振 ˙在家里造反 ˙不愿意做家事 ˙学校问题(例如:打架、退缩、失去兴趣、寻求注意的行为) ˙生理问题(例如:头痛、不明原因的痛、皮肤发疹、排泄问题等) ˙失去与同伴社交活动的兴趣 ˙身心症状(例如:排泄问题、气喘) ˙头痛与紧绷 ˙食欲与睡眠失调 ˙月经失调与月经困难 ˙烦躁或减低活动、冷漠 ˙对异性的兴趣降低 ˙不负责或犯法的行为 ˙对父母控制、想要解放的反抗减少 ˙注意力不集中 ˙虑病症(不断担心自己有病痛,但无医学上的根据) 危机干预流程 确定人群及数量 评估并制定干预计划 实施干预 追踪反馈 危机干预中的评估 伤害他人或自伤的可能性; 评估自杀风险; 症状评估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 适应障碍(抑郁 焦虑 行为问题等) 酒精 药物滥用; 应激反应与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应激相关疾病中最为典型的一种。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它以三组症状为特征,即对创伤的反复性体验、对创伤性提示物的持久性回避和长期的觉醒度增高 。 主要表现(诊断标准): 反复发生的闯入性重现创伤性体验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持续的回避 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对未来失去信心 精神障碍延迟发生(数日或数月后,有的半年以上发生),病程可长达数年。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危机干预技巧 1、倾听,同理,共情; 2、了解及评估处境; 3、尽快找出问题的症结,“危机干预”较平时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更主动和直接,不会浪费时间慢慢探讨分析问题; 4、危机中,人会产生许多疑问、质询、愤怒,要营造使其哀伤情绪得以宣泄的环境; 5、予以适当的介入与支持,若他紧张,运用一些“放松技术”,帮助消除焦虑和恐惧; 6、情绪平伏后,帮助他接受不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