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ppt第PPT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公共生活及公共秩序的本质、特点和要求;强化公德意识,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重点:
1.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3.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
教学难点:在公共生活中认真践行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做到知行合一。;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关于公共生活空间的“门窗论”:
门窗以外的生活(大路、小巷...)为共同拥有的公共生活空间;
门窗以内的为家庭公共生活空间(婚姻家庭生活);
个人生活的空间或内心思维活动为私人生活空间。;(二)公共生活的起源与发展
公共生活随社会生产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1、原始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的群居生活(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是同一的);
2、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冲破了以血缘为纽带的状况,公共生活得以扩展;
3、现代大工业的发展,把公共生活扩展到极致,特别是网络,把整个地球缩小为一个“村落”使得公共生活无处不在。
;(三)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
1、社会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1)生活内容的复杂性;
(2)交往人员的多元性,朋友遍天下;
(3)公共生活空间的广阔、扩展性,除了家庭生活就是公共生活。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熟悉的人、陌生的人、各种各样的人,思想、行为都比以前丰富和复杂。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人的生活内容本身就非常丰富;直接的、间接的方式;真实世界的、虚拟世界的。;维护公共秩序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一)社会公德的概念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举止文明、尊重他人
(2)人与社会的关系: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
(3)人与自然的关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二)社会公德的特点
1、继承性
2、基础性
3、广泛性
4、简明性;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这是关于社会公德基本内涵的准确概括。
;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一)文明礼貌
1、必要性
(1)提高道德素质的要求;
(2)自尊的需要;
(3)培养优雅的气质——审美的需要;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自我评价与对别人的评价的标准;
(6)价值实现的途径。
2、行为方式
(1)在人际交往中,衣着整洁,举止文雅,说话和气,用语得当,守时守约;
(2)尊重他人、宽以待人、相互礼让;
(3)遵守公共场所的各种规定,不影响、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等等。
;(二)助人为乐、平等待人
1、必要性
(1)社会倡导人道主义的需要;人人都会遇到困难,人人都需要帮助。
(2)发扬民主的要求;
(3)市场经济的需要:是相互服务的经济。
2、行为方式:
(1)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维护。
(2)公民之间要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
(3)对那些遭到不幸和困难的人,要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同情、支持和帮助;对一切自然灾害,对遭受灾难的别国、别地区的人民,给予道义支持与可能的物质支援等等。;(三)爱护公物
1、必要性
(1)爱护公物,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也是义务;
(2)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劳动;
(3)保障民众生活条件,促进社会进步。
2、行为方式
(1)要以主人的态度对待国家和集体财产,珍重社会的共同劳动成果;
(2)要正确使用城乡道路、水电、通讯、交通、环卫、消防等公用设施,保护名胜古迹、历史文物;要反对损坏公物、化公为私。
(3)建设节约型社会,爱护公物还要求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四)保护环境
1、必要性
(1)环境是生命的摇篮。为人类的生存,自己的健康,为子孙后代的尽责。
(2)不保护环境,就必定接受自然法则的惩罚。
(3)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直接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
2、行为方式
(1)要爱护花草树木、野生动物、人文景观;节煤、节电、节水;防治废渣、废水、废气和噪音污染;维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届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VIP
- 八角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DB45_T 2091-2019 广西.pdf VIP
- 《海上作战与三十六计》章节及期末答案-海军潜艇学院.docx VIP
- 人工湿地工程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3广东湛江市检察机关招聘劳动合同制司法辅助人员(3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GBT24353-2022风险管理指南.docx
- 国开电大学习网《高级财务会计》形考任务答案1-5答案.pdf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建筑图集-08J907 洁净厂房建筑构造.pdf VIP
- (正式版)D-L∕T 766-201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