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统政区的改革——以直隶州为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pdf

清代统政区的改革——以直隶州为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pdf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代统政区的改革——以直隶州为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NO. 4, 2000 清代统县政区的改革 —— 以直隶州为中心 林 涓 提 要  清代的直隶州曾相当普遍地出现于中国的大 多数省份, 其数量超过了元、明两代。清代前期, 中央政府对行 政区划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 明代施行过的复式三、四级政区 ( ) 层次被完全简化成单式的省- 府 直隶州 - 县三级制。而在 简化层级的同时也实现了府的幅员的缩减, 进行这一改革的 主要手段就是增置直隶州。所以, 直隶州的调整、变动成了清 代前期行政区划改革中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政区 直隶州 调整 雍正 直隶州的建置最早出现于元代。当时, 有不隶路而直接隶属于 行省的府和州, 即直隶府和直隶州。直隶州的地位略次于路和直隶 府, 一般都有领县并有附郭县。明代为了减少行政区划的层级, 改 ( ) 路为府, 将州分为直隶州与属州 也称散州 两种。直隶州是直接隶 属于省的二级行政区划, 数量还不是很多。 清初基本沿袭明制, 维持原有行政区划体系, 仅在层次上有所 简化, 在幅员方面有所缩减而已。到雍正年间, 对行政区划就进行 了大幅度的改革, 明代施行过的复式三、四级政区层次被完全简化 79 ( ) ① 成单式的省- 府 直隶州 - 县三级制 。而在简化层级的同时也 实现了府的幅员的缩减, 进行这一改革的主要手段就是增加直隶 州的设置。与一般散州不同的是, 直隶州直接隶属于省, 其级别等 同于府, 领有属县, 成为一级统县政区。 清代的直隶州曾相当普遍地出现于中国的大多数省份, 而且 其数量超过了元、明两代。直隶州的设置、变动也成为清代行政区 划改革的重要方式。对清代直隶州的专门研究, 管见所及, 只有 日 ② 本学者真水康树的《雍正年间的直隶州政策》。这篇文章集中讨 论了散州、直隶州与府的关系, 认为直隶州的机能与财政事务有着 相当密切的联系, 其设置是为了“创建作为财政收入源最理想的府 - 县系统的实验阶段”。但直隶州设置的政治背景, 直隶州在设置 之后的变动及原由, 以及直隶州在全国行政区划中的意义都鲜有 论及, 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 清代直隶州的概况 清代对直隶州的大量设置和调整, 集中于雍正、乾隆时期, 而 以雍正时期的政区改革最为突出。顺治时期沿袭了明代旧制, 到康 熙年间仍没有作过大改动, 但旧体制的弊端到雍正时期越来越明 显, 尤其是因府的幅员过大而出现的负面影响在许多地区被表现 出来了。如, 清初山西省平阳府领州 6、县 28, 太原府领州 5、县 20, 辖区范围过大对行政管理造成的种种不便促使政府采取了相应的 调整措施。雍正二年闰四月, 政府将两府所辖部分县划入下辖之属 州, 具体举措是: 平阳府属之临晋、荣河、万泉、猗氏四县分隶于蒲 州; 安邑、夏县、平陆、芮城、垣曲五县, 分隶于解州; 太平、襄陵、稷 ① 参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第三 章《两千年三循环—行政区划与地方行政组织层级的增减》, 第 78 ~ 85 页。 ② ( ) 日 真水康树《雍正年间的直隶州政策》, 《历史档案》1995 年第 3 期。 80 山、河津四县, 分隶绛州; 蒲县、乡宁二县分隶吉州; 大宁、汾西、永 和三县, 分隶隰州。太原府属之乐平、盂县、寿阳三县分隶平定州; 定襄、静乐二县分隶忻州;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