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来源:自然来源:火山爆发,森林大火,风沙尘土 人为来源:燃料燃烧 ,固体物质的粉碎、加工、 运输等过程 种类、性质:影响颗粒物生物学作用的因素 粒径:与沉积部位、有害物质含量有关。 TSP、 IP、PM2.5、PM0.1 吸附作用,载体作用 对光的散射作用,降低大气能见度。 催化作用:催化大区中污染物的转化生成毒性强的二次污染物 健康影响 对呼吸系统的危害:造成或加重呼吸系统疾病 上呼吸道局部堵赛、刺激作用,造成局部炎症。 侵入深部呼吸道(与其它毒物联合作用)损伤支气管和肺泡,引起支气管和肺炎症,长期作用会加重或诱发 COPD。 吸附有害气体的颗粒物是变态反应源,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心血管系统 作为有害物质的载体 致癌作用:含有/吸附致癌物 间接危害:吸收、散射太阳辐射、降低能见度 理化性质: 污染来源:含硫燃料的燃烧,70%来源于固定源。 我国大气中80% 以上来自燃煤。2008年排放总量2320万吨。 二、二氧化硫(SO2, sulfur dioxide) 刺激作用:眼结膜、上呼吸道刺激 呼吸系统:引起或加重COPD 促癌作用:加强BaP的致癌作用 全身毒性:转化为亚硫酸/亚硫酸吸收入血、分布至全身。 间接危害:植物、动物、建筑物 对健康的影响 理化性质:NO、N20、N02、N03、N203、N204、N205等 污染来源 :自然来源 人为来源:燃料燃烧 (1500℃ )、汽车废气 危害 呼吸系统损害:损害深部呼吸道 全身毒性: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引起组织缺氧 间接危害:光化学烟雾前体、植物损害 三、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 NOx ) N02与其它污染物的联合作用:S02 、O3 (1)定义:排入大气中的NOx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烟雾。 (2)理化性质:蓝色,强氧化性 主要成分:臭氧(ozone)占85%以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peroxyacyl nitrates, PANs) 约占10%,醛类。 由于光化学烟雾中的很多物质都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因此称这些物质为“光化学氧化剂”(photochemical oxidant)。 四、光化学烟雾 (photochemical smog) (3)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 ① 起始阶段:NOx在紫外线照射下吸收光能,产生臭氧和原子氧 N02+hv(光能波长290~400nm)---- NO+O O+02+M--- O3+M NO+ O3--- N02 +02 (如果缺乏烃类,反应不能继续进行) ② 自由基生成阶段: 碳氢化合物与 O和 O3反应,产生多种自由基, 包括烷基、烷氧基、过氧烷基、过氧酰基等。 HC+O--- 2RO2·(过氧烷基) HC+O3--- R02· HC+HO·(氢氧基)--- 2RO2· HONO+光能(290—400nm) --- HO·+NO ③ 臭氧、自由基与烃类、NO、N02反应生成醛、酮、醇、酸类产物以及过氧酰基硝酸酯(自由基传递,形成稳定的最终产物,使自由基消除而终止反应) RO2·+NO --- NO2+RCHO(醛类)+HO2·(过氧氢基) RCHO+hv --- R02·+H02·+CO 如 HCHO+光能(290—370nm) ---H·+HCO·(甲酰基) RCHO+HO· --- RC(O)O2·(过氧酰基)+H2O RC(O)O2+NO --- NO2+R02·+CO2 RC(O)O2+NO2 --- RC(O)O2NO2 (PANs)----过氧酰基硝酸酯形成 ④ 其他反应:硝酸盐、硫酸盐等气溶胶微粒的形成 HO2·+SO2--- SO3+HO· SO3+H2O+X --- XSO4 HO2·+NO --- NO2+HO· NO2+H2O+X --- XNO3 (4)光化学烟雾形成条件及影响其浓度的因素 NOx和HC类等一次污染物同时存在,且达到一定浓度 有足够的太阳辐射 不利于光化学物质扩散的条件 眼睛、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 刺激和损害深部呼吸道 全身反应 间接危害 (5)光化学烟雾的危害 五、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 (1)理化性质: (2)污染来源:①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可再生甲醇》团体标准-发布稿.pdf VIP
- 〖物理〗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pptx VIP
- 2025年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精编知识点(新教材).pdf
- 2025年贵州省贵阳市公安辅警招聘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上海中心大厦利用BIM进行精益化管理的研究-改讲述.ppt VIP
- 《遥感原理与应用》全套教学课件(共8章完整版).ppt
- 重庆沙坪坝歌磁巷文创商业招商手册.pptx VIP
- 格力KFR -35GWFNhAk-81用户使用说明书.docx VIP
-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5版) .pdf VIP
- 课堂游戏惩罚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