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4年高考通关系列之夺分30天:第21天-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含答案.doc

2014年高考通关系列之夺分30天:第21天-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1天-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 一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标点的方法 一般说来,断句标点要依照以下三项原则:一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二要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三要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断开全文,加上正确的标点。 文言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应讲求一定的方法。 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例如: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资治通鉴》) 通观上句,共有三个名词:湖阳公主、帝、朝臣。意思是湖阳公主刚死了丈夫,皇帝要为她物色一个丈夫,想要了解她本人的意思。由此,可确定如下标点:“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语序、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还有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式、被动句式等。准确地把握这些特殊语序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会有很大帮助。例如: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焉。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 古人写文章非常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把握文言文的这一特点,对断句很有帮助。例如: 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有一些对话的标志,如“曰”“云”“言”等。在这里应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例如: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5.文言虚词断句法 文言虚词断句的一般规律是: “曰”后往往加冒号;“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面加句号;“哉”字后面跟感叹;“也”“者”表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况。 顶真修辞断句法 例如: 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二文言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1.找到要译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要译句子前后的句子,揣摩这段话的大致含意,明确这段话说的方向和范围。 2.找到句子的特点,即得分点。 3.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句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直译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这时就要采用“留、换、删、补、调、缩”等方法。 1.留 即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如: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作记。 “至和元年”是年号,“临川”是地名,翻译时应该保留。 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译: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光武、邓禹”等为人名,“河内”为地名,应该保留。 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如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 译: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 “迁”、“桑怿”均为人名,故保留。 2.换 即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这里的“卑鄙”应替换为“地位低、见识浅”。文言中还有一些特称词语,即各个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下车”、“乞骸骨”、“除”、“拜”、“左迁”,表时间、年龄、风俗的称谓等,翻译时也要换成现在的说法。 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译: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伏”,是谦称。翻译时要将“伏”换成“我”。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赤壁赋》) 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 “既望”是古代时间称谓,大月为十六,小月为十五。这里七月为大月,故应译为现代的说法“十六”。 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 译:登上王位而治理天下。 “六合”,本义是“天地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