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化学实验课程安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实验课程安全

一、化學實驗課程安全 在科技發達的現代,我們雖然生活較過去舒適,疾病的威脅較過去減少;但因為科技發達所帶來的現代災害與各種環境病、職業病仍是我們不可忽略的課題。我們在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都無可避免的會遭遇到一些潛在危害的影響,但只要我們時刻加以注意,養成良好的安全衛生習慣,相信可以將這些遭致危害的風險降至最低。 目前大專院校、政府機關、民間機構之實驗室、試驗室皆已適用勞工安全衛生法,需要遵守勞工安全衛生法之規定。實驗操作是學習經驗與理論證明的必經之路,因此在實驗場所要學習到一些基本實驗操作,同時也應在基礎的實驗中學到良好的危害預防知識以及養成良好的安全衛生習慣。雖然實驗室潛在危險之相對危險性較工廠低,但目前國內民眾安全意識不足,普遍沒有遵守安全規定之習慣,似乎與學校之安全教育不足有相當之關係。因此學校實驗課如果能夠更注重實驗安全教育,相信學生無論在學校求學、將來進入社會工作時將更容易體會遵守安全規定的重要性。 實驗室中必然使用機械器具、電氣器材、化學物質、玻璃器皿等等,雖然一般常規之實驗課中,所使用之器材較簡單,但有時一些程度較好的學生,可能會自行從事較複雜之實驗,有時學生在參加科學展覽時也會使用較複雜之器材。 (一)、基本安全理論 1.事故定義:阻礙或干擾活動進行之事件或有缺陷之環境及不當之工作引起非計畫之事件或使作業效率降低之事件 2.災害定義:因人或物之因素造成人之傷害;在我國法令:是指勞工就業場所之建築物、設備、原料、材料、化學物品、氣體、蒸氣、粉塵等或作業活動及其他職業上原因引起之勞工疾病、傷害、殘廢或死亡。 由定義得知:事故係指打斷正常工作而言,其損失乃是無形的,而災害則發生人員或財物損失;而造成事故或是災害其間往往僅一線之隔,例如一個工作物自加工機械中飛出掉落於地面,可能僅是操作者須將其由地面檢起,再繼續加工;而此時若恰巧打中經過之人員,則可能造成災害。因此,事件發生後會發生事故或災害不易預估,但不安全事件總有一日會造成災害;有學者提出300 件虛驚事故中會有29件事故其中又有1 件會成為失能傷害,也有其他學者提出類似之見解。自工業革命以來,工業災害一直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罹災者不但自身遭受痛苦,也常使家庭失去依靠。情況嚴重時可能造成依賴性人口之增加。此一情況也將加重社會之負擔。 任何危害發生後之結果皆是人員或財物之損失,此種損失不只是雇主之損失同時也是受僱者之損失。因此,無論自由民主國家或集權國家、共產國家;無論先進國家或開發中國家,皆對職業災害之問題相當重視,無不希望能加以防止。較原始之工作型態所使用之能源型式簡單,能量亦較小,當其失控時較不易產生大規模危害;愈現代化之工業,所使用之能源愈強,發生災害之後果愈嚴重,因此已開發國家對此問題更加注意。 無論任何型式的危害,要防止其危害皆有一共同之原則,即「預防重於治療」,做好預先之防範工作要比事後改善來得重要。事後改善所需之人力財力往往要比事前準備多出許多。過去,加拿大石綿協會之專家學者來我國指導預防有關石綿危害之知識,曾有人員提出如欲建職業病醫院應設多少病床,但得到的答案卻是「最好將經費用於防治的工作,而不要設職業病醫院。」其理由甚為明顯。 如要對災害加以預防則必須先了解其成因,才能由根本上著手,採取適當對策加以預防。災害之成因依不同之時代及各不同之學者而有不同之見解,一般有如下數種: (1). Heinrich之災害模型 由Heinrich之理論中可知災害為事故之結果,而事故之原因為不安全環境及不安全行為。不安全環境係指機械設備、設施等硬體之處於不安全情形而言,不安全行為則指人員之不當動作;若能防止不安全環境及不安全行為即可防止災害之發生。但是,不安全行為及不安全環境卻又導因於社會環境因素使人員有所缺陷所致。 (2). 綜合之災害觀念 綜合各家學說,一般而言災害之起因理論大致如災害之起因理論圖,因管理之原因而導致環境、設備之不安全狀況或人員之不安全行為,而後產生某些人員與能量、物體之不當接觸而導致事故。 災害之起因理論圖 (二)、事故之原因 不安全狀況:係指設備與環境,包含以下各項。 物理因素 機械設備、壓力容器、電、位能、溫度、採光、輻射、振動、噪音。 化學因素 火災、爆炸、粉塵、燻煙、霧滴、蒸氣、氣體。 生物因素 虫、獸、細菌、植物、霉菌、寄生蟲、病毒。 人體工學問題 長期的重複動作,枯燥的工作內容、噪音、照明、人機界面之設計等所造成之人體肌肉骨骼傷害、精神不佳等等的慢性疾病。 不安全行為:主要係指人的問題。 缺乏知識及技術 不正確態度 生理上不適合 環境設備引起人之問題 災害理論 許多研究災害之專家都曾提出各種的災害發生機制,以下為幾種不同的流程圖 災害發生機制流程圖 災害發生機制流程圖 (三)、 防止事故之基本作法 要防止災害應該由防止事故做起,包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