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典森林经营理论.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典森林经营理论

1 古 典 森 林 經 營 理 論 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鄭欽龍教授 (更訂日期:2013/9/ 11 ) 序言 近代科學林業(scientific forestry)始於18 世紀中葉中歐講日耳曼語的區域,是 當時剛興起的國家財政學(cameral science)的一部分,由行政官員應用量化的科學 1 方法以求更有效率的管理區域內王侯所屬的林地 ,達成長期持續的林木收穫或 收益的目標。科學林業在19 世紀一方面擴展應用在歐洲強權的殖民地,例如印 2 尼 、印度等,另一方面新興的強權如美國、日本也從歐洲學習科學林業用於管 理本國的森林。這些新殖民或新開發的廣大土地先被劃分成許多面積廣大的國有 林(national forests) ,納為國家資產,然後由受過專業訓練的林業行政官員使用科 學林業所發展出的一套系統化的森林經營目標、森林作業法來管理。日本在明治 維新時期從德國引進科學林業,台灣在1895 年受日本殖民統治後,大多數森林 3 隨即被國有化 。為管理幅員廣大的國有林野,先從日本引入林業行政官員,然 後再台灣設立林業學校培育專門人才。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國有林沿襲日治時 期的舊制,由林業行政官員管理這些國家資產。 本章要介紹的古典森林經營理論就是科學林業的核心:明確的森林經營目標 以及如何應用系統化的森林作業方法以達成此目標。下文先回顧從18 、19 世紀 之交以來直到20 世紀60 年代為止,森林經營學家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提出林木 「最大保續收穫(maximum sustained yield) 」的經營目標,然後如何設計出「分時」、 「分地」系統化的科學方法,即周楨教授所謂在時間、空間之部署,以達成目標。 1 科學林業早期發展的歷史和主要內涵可以參考“擅於計算的森林家”─ Lowood, H. 1990. “The Calculating Forester: Quantification, Cameral Science, and the Emergence of Scientific Forestry Management in Germany” in Frangsmyr et. al. edit “The Quantifying Spirit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一本研究荷蘭殖民時期印尼林業的書,由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出版社發行,書名為「富裕的森 林,貧窮的人民」畫龍點睛的道出:擁有國有林的政府是富裕的,但世居於森林的人民被剝奪原 有的使用國有林的權利而變貧窮。Peluso, Nancy Lee (1994) Rich Forests, Poor People : Resource Control and Resistance in Java. Chapter 3: The Emergence of Scientific Forestry in Colonial Java. 第三章介紹「科學」林業在印尼的展開。 3 1895 年馬關條約大清國割讓臺灣 、澎湖予日本國,同年軍令第26 號 〈官有林野及樟腦製造業 取締規則〉即設立「無主」土地官有化的原則,將許多林野視之為無主土地而國有化。 森林經營學講義台大森林環資學系 鄭欽龍教授 2 一 古典森林經理學之要旨 「森林經理學係討論森林生產在時間、空間之部署,善用其蓄積與生長,以 作成森林經理計劃,達成保續作業之學科。換言之:森林經理所以滿足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