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训练:第2章 第1讲《城市空间结构》(人教版必修2).doc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训练:第2章 第1讲《城市空间结构》(人教版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训练:第2章 第1讲《城市空间结构》(人教版必修2).doc

第1讲 城市空间结构 最新考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知识体系 考纲解读 1.识记城市主要功能区及其特点,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2.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3.能够结合区域示意图,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区别不同城市等级和体系。 考点一 城市与城市区位 1. 城市 (1)含义: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特点: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2. 城市区位因素 (1)区位的含义: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因素 含义 特点 实例 自然地理区位 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对城市的影响相对稳定 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荒漠中的绿洲有利于形成城市 经济地理区位 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如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的空间关系 随生产力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变化而改变 邻近矿产地形成工矿城市;邻近港口或边境形成口岸城市;邻近铁路及铁路交会处形成铁路枢纽城市 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某一城市与其他行政单元的空间关系 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 深圳、珠海发展得益于其毗邻香港、澳门的优越地理区位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3.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两河交汇处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在交通运输枢纽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1)自然因素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2)城市的分布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相一致,即人口密度高、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城市密度也较高。(3)城市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且处于变化之中。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为汉江流域分段及城市分布表。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中不同河段城市分布密度产生差异的原因。 (2)在汉江上游地区,城市多分布在汉江干流的左岸,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武汉成为该流域最大城市的原因。 答案 (1)上游地区主要为山地,交通运输和物流极为不便,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最终限制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水运便利,利于城市发展。 (2)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右岸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搬运,而泥沙在左岸沉积,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聚落的发展。 (3)位于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水运便利,用水方便;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也有利于城市建设。 解析 第(1)题,主要从地形、交通、河流等方面分析。第(2)题,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易受河水侵蚀,不利于聚落的发展。第(3)题,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交通、河流、农业发展条件等方面分析。 考点二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 2. 城市功能分区 (1)功能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 (3)中心商务区 ①主要功能:具有商务枢纽职能、交通中心职能、房地产开发职能、旅游职能。 ②特点 3. 城市空间结构 ①西方:有A同心圆、B扇形和C多核心三种理论模式。 ②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在城市用地和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同时又因地制宜,自由布置。 1.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 2.主要城市功能区的比较 功能区 形态 区位特征 位置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中心商务区: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 集聚成团状,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占地面积最大;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区住宅区与低级区住宅区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在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在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2·江苏地理)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住宅区。( × ) 解析 城市中心商务区土地租金最高,付租能力也最高,符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ingmingd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