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板内洋岛玄武岩OIB成因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存在的问题-Durham
2010 年 第 55 卷 第 2 期: 103 ~ 114 《中国科学》杂志社
前 沿 SCIENCE CHINA PRESS
板内洋岛玄武岩(OIB)成因的一些基本概念和
存在的问题
牛耀龄①②③
①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Durham University, Durham DH1 3LE, UK;
②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
③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1
E-mail: Yaoling.Niu@durham.ac.uk
2009-08-07 收稿, 2009-10-10 接受
摘要 板内洋岛玄武岩岩浆作用在成因上通常被认为与“热点”或“地幔柱”有关. 因此, 在讨论 关键词
地幔柱假说时人们不可避免地要讨论为什么洋岛玄武岩(OIB)在地球化学上高度富集. 然而 洋岛
OIB 源区物质的来源至今并不十分清楚, 且颇有争议. 最流行的观点认为OIB 源区物质是循环 板内岩浆作用
的古洋壳(ROC). ROC 模型的诸多问题之一在于, OIB 高度富集(如 [La/Sm]PM 1) 而洋壳则相 地幔不均一性
当亏损( [La/Sm]PM 1), 故循环洋壳不可能是OIB 的源区物质. 另一个流行的观点认为OIB 中 地幔交代作用
富集的组分来自循环陆壳(RCC, 陆源沉积物). 尽管陆壳(CC)和 OIB 富集很多不相容元素 地震波低速带
(如[La/Sm]PM 1), 但是CC 极度富Pb 而贫Nb, Ta, P 和Ti. CC 的这一独特的地球化学性质强
度很大, 若的确是OIB 源区重要组成的话, 那它一定会在OIB 有所显示, 然而OIB 并不具有这
种CC 特征, 因此CC 不会是OIB 的富集组分. 板块运动和地幔对流允许玄武岩的地幔源区中
有ROC 和RCC 存在, 但它们对洋岛玄武质岩浆作用的贡献微不足道. OIB 不仅富集不相容元
素, 而且越不相容的元素越富集. 这表明OIB 中的富集组分是岩浆起源的, 而且最有可能与熔
融程度很低的熔体的交代作用有关. 在地震波低速带(LVZ) 中最初可能会形成一些富 H2O 和
CO2 熔体. 这些熔体由于浮力作用上升, 聚集在LVZ 顶部形成一富熔体层, 交代正在生长的岩
石圈, 形成交代脉岩等. 喷发的OIB 熔体可能含有 3 个组分: (a) 占主导地位的来源于深部的
“肥沃”易熔OIB 源区物质; (b) LVZ 顶部的熔体层; (c) 被同化的岩石圈中早期形成的交代脉岩.
很有可能源于深部的“肥沃”易熔物质本身就是(或包含有)循环的古老大洋岩石圈底部的交代橄
榄岩. 在解释全球OIB 数据所显示的多种地幔同位素端元的成因时, 我们必须牢记: (a) 最初的
假设认为地核熔离后的原始地幔(PM)在成分上是均一的, 且地幔同位素不均一性与地核无关;
(b) 在正确认识俯冲带变质作用对元素迁移/分异的影响之前不能用 OIB 同位素来推断源区物
质的性质和组成; (c) 确保模型和假设与最基本的岩石学和主量/微量元素特征相吻合.
如果事实与理论不符, 那就改变事实. 事实都有半衰期, 真理也是如此”(Michael J. O’Hara,
——爱因斯坦 1984, 2007); “岩石成因学的历史就是不断改写岩石
这是爱因斯坦广为流传但不知出处的一句话. 成因的历史”(Peter J. Wyllie, 2005). 我认为, 这些话
与此相近有出处的话来自我个人的书面交流: “所有 对我们每一位做科学的人来说都具有很好的警示作
英文版见: Niu Y L. S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宝石矿物—温润淡雅的长石家族月光石日光石天河石与拉长石摘要.PDF
- 宝石镶嵌和首饰铸造宝石镶嵌和首饰铸造-英泰.PDF
- 宝翎过滤器中国.PDF
- 宝钢宽厚板断裂韧度试验若干问题的研究对策Ξ.PDF
- 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宝钛股份.PDF
- 城测量规范.PDF
- 宝康达电陶炉-iHomeiHome.PDF
- 尘肺病常识-安之康.PDF
- 层压类型性能标准AdvantexHiPer-texTM变动-欧文斯科宁.PDF
- 层次化网络安全威胁态势量化评价方法-软件学报.PDF
- 板块汇聚边缘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的ThNbZr判别-地球科学进展.PDF
- 材料综合试验报告-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试验教学中心.PDF
- 板材剪切与冲裁加工试验的位移测量系统.PDF
- 板蓝根细胞壁吸附铅的特性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PDF
- 材料科学专业词汇146石材名称汉英互译147-171石油词汇英语.PDF
- 板材埃特板板材宝丽板0板材竹片板板材防火胶.PDF
- 板蓝根药材之监别研究-卫生福利部国家中医药研究所.PDF
- 材料科学基础A试验指导书-工程材料试验教学中心-河南科技大学.PDF
- 板块面层铺设-中国土木科技网.PDF
- 柴北缘花岗片麻岩的岩浆作用计时和前寒武纪地壳增长的锆-岩石学报.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