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边界层流动稳定性及转捩的研究-流体力学基础问题研究进展
边界层流动稳定性及转捩的研究
边界层流动稳定性及转捩的研究
天津大学 罗纪生
2010.08.22
一、流动稳定性的基础理论
二、边界层转捩的研究现状
三、边界层转捩机理及转捩位置预测
的研究成果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流动稳定性的基础理论
一、流动稳定性的基础理论
流动稳定性形成一门比较系统的理论,最初的动力
来自于研究层流至湍流的转捩问题。
1883年O.Reynolds首次通过实验科学地提出了层流到湍流
的转捩问题,此后不久就有人提出了层流失稳导致转捩的
猜想。
1887年Rayleigh给出了无粘流不稳定的拐点判据。
Orr(1907)和Sommerfeld(1908)建立了著名的研究平行流小
扰动稳定性的方程,即Orr-Sommerfeld方程(以下称O-S方
程)。
1924 年Heisenberg 得到了槽道流的粘性解。
Tollmien (1931) Schlichting (1933)得到了边界层的粘
性解,称为T-S波。
1947 Schubauer Skramstad 用实验证实了边界层中的T-
S波。
1962 Klebanoff, Tidstrom Sargent用实验证实三维扰
动演化引起的转捩。
1975年Nishioka等人做了比较满意槽道流的稳定性实验。
从O-S方程的建立到了解这一方程,以便能从理
论上说明雷诺数大时层流是不稳定的,花了20年
的时间。
从理论上求解O-S方程,到在实验上观察到与之
对应的现象,又花了近20年的时间。由此可见问
题的复杂性。
到50年代,有关流动稳定性的线性理论已经基本
清楚了,但并不能解决转捩问题,于是非线性理
论应运而生。
1945年,苏联物理学家Landau已经提出了一种失稳
而导致转捩的机制,但并未能形成具体的理论。
1960年,J.T.Stuart提出了有名的弱非线性理论,
将Landau的设想更具体化了。这一理论曾一度被奉
为经典,但我们在后面将要说明,这一理论存在很
大的缺点。
70年代,非线性力学中的分叉理论被移植到流动稳
定性理论中来,但对如边界层这类流动的转捩问题
并未提供多少有用的结果。
80年代,提出了二次失稳理论及三波共振理论,对
说明边界层的转捩问题起了很好的作用。一时间,
似乎转捩问题的解决已不是很远的事了。
但是,事情比预想的要复杂的多。研究稳定性,就
必须研究扰动。不同的扰动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而扰动的形成,又与外界环境有关。外部的扰动如
何转化为流动内部的扰动,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称为感受性(Receptivity)问题。这一问题至今
仍未很好解决。
由于航空航天及其他一些工程技术问题对弄清层流
至湍流的转捩有迫切的需要,因此尽管这一问题的
解决还有很多难关要克服,这一问题始终吸引了众
多的科学工作者。
流动稳定性问题远不限于层流至湍流的转捩。很
多复杂流场的形成,都与某种不稳定的机制有关
。
世界的多样性,正是来源于其内在的不稳定性。
所以,研究流动稳定性的意义,已超出了原来的
范围。
这里的介绍将限于与层流至转捩有关的问题,且
限于平行流及近似平行流的问题,如槽道流,边
界层流,自由剪切流等。
1.流动稳定性的理论基础
1.流动稳定性的理论基础
流动稳定性理论:对基本流的平行性假设
流动稳定性理论研究的流动称为基本流,设研究的流
动为平行流或近似平行流。
平行流是指流动时流线相互平行的流动。
近似平行流是指在流动稳定性的范围内可以近似为平
行流进行研究的流动。
经常研究的平行流有平面槽道流(Poiseuille)流。
经常研究的近似平行流有边界层,自由剪切层等。
首先,不可压流动为例,说明流动稳定性理论的基本
分析方法。
然后,简单介绍可压缩流动稳定性理论的研究成果。
2.平面槽道流(Poiseuille)流
2.平面槽道流(Poiseuille)流
最典型的平流层是平面槽道流,即介于两平行平板
之间的流动。
设两平行平板都有无限大,其间距为2h,由压力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