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发酵工艺控制6.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发酵工艺控制6

二、起泡机理 ? 当气体通入纯水的气-液界面时,气泡只能维持几分之一秒,其稳定性等于零,这是由于能学上的不稳定性和围绕气泡的液膜强度很低所致。 ? 当气体通入起泡剂液体,因这些物质具有某些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分子带极性的一端向着水溶液,而非极性一端向着空气,并力图在表面作定向排列,增加了泡沫的机械强度。 ? 培养基中蛋白质以及微生物菌体等为起泡物质,具有稳定泡沫的作用 ? 培养基的成分、温度、酸碱度、浓度及泡沫的表面积对泡沫的稳定性都有一定影响 三、泡沫的消长规律及影响因素 1、消长规律 ◇ 发酵过程中泡沫的消长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 但不同微生物的不同发酵通常不同 2、影响泡沫的因素 1)与通气量、通气速度和搅拌速度等有关 2)与所用培养基的成分有关 玉米浆、蛋白胨、花生饼粉、黄豆饼粉、酵母粉、糖蜜是主要的发泡因素;且起泡能力随品种、产地、贮藏和加工条件而不同。 3)与培养基的灭菌方法、灭菌温度和时间有关 例如:糖蜜培养基从110℃升高到130℃ (皆为30分钟),发泡系数增加一倍 四、泡沫的控制 一) 机械消泡 内部:耙式、梳齿式、涡轮式 外部:离心式、碟片式 优点: 不需引入外界物质(如消泡剂),可减少培养液性质复杂化程度,便于产物的提取。 缺点: 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引起稳定泡沫的因素 二) 化学消泡 1、消泡机理 1)降低泡沫的机械强度,使泡沫破裂 2)降低液膜的表面黏度,使液膜的液体流失,导致泡沫破裂 当泡沫表层存在着由极性的表面活性物质形成的双电层时,可以加入另一种具有相反电荷的表面活性剂,以降低泡沫的机械强度;或加入某些具有强极性的物质与发泡剂争夺膜上的空间,降低液膜强度,使泡沫破裂。 当泡沫的液膜具有较大的表面黏度时,可以加入某些分子内聚力较小的物质,以降低液膜黏度 2、消泡剂选择的原则: ① 对发酵过程无毒,对人、畜无害,不影响生物合成。 ② 消泡作用迅速,效果高和持久性能好。 ③ 能耐高压蒸汽灭菌而不变性,在灭菌温度下对设备无腐蚀性或不形成腐蚀性产物。 ④ 不影响以后的提炼过程。 ⑤ 不干扰分析系统,如溶解氧、pH测定仪的探头。 ⑥ 消泡剂的来源多,价格低,添加装置简单。 ⑦ 最好还能做到不影响氧的传递。 1)天然油脂 3、消泡剂的种类 常用豆油、玉米油、米糠油 (能兼作碳源) 2)聚醚类 3) 高级醇类 主要是十八醇 4)硅酮类 ? 主要是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衍生物 ? 结构通式为: (CH3)3Si[Si(CH3)2]nSi(CH3)3 ? 单独使用效果差,常与分散剂(微晶二氧化硅)一起使用 3、消泡剂的使用 1)分散 ◇ 消沫剂的消沫效果与使用方式很有关系。 ◇ 消沫剂加到发酵罐中能否起作用取决于它的扩散能力。 ◇ 消沫剂的分散可借助于机械方法,也可加入某种分散剂将消沫剂乳化成细小液滴。 2)加量 聚醚类 0.03~0.035% 3) 加入时机 有的可先加入培养基;有的则在泡沫初起或大起时加入 第六节 其他因素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操作变量) 空气流量  这是指每分钟内每单位体积发酵液通入空气的体积,也可叫通风比,也是好氧发酵的控制参数。它的大小与氧的传递和其他控制参数有关,一般控制在0.5~1.0L/(L·min)。 压力  这是发酵过程中发酵罐维持的压力。罐内维持正压可以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杂菌侵入而避免污染,以保证纯种的培养。同时罐压的高低还与氧和CO2在培养液中的溶解度有关,间接影响菌体代谢。罐压一般维持在0.02~0.05MPa。 搅拌转速  对好氧性发酵,在发酵的不同阶段控制发酵罐搅拌器不同的转数,以调节培养基中的溶氧。搅拌转速是指搅拌器在发酵过程中的转动速度,通常以每分钟的转数来表示。它的大小与氧在发酵液中的传递速率和发酵液的均匀性有关。 搅拌功率  这是指搅拌器搅拌时所消耗的功率,常指每立方米发酵液所消耗的功率(kW/m3)。它的大小与液相体积氧传递系数KLα有关。 黏度  黏度大小可以作为细胞生长或细胞形态的一项标志,也能反映发酵罐中菌丝分裂过程的情况,通常用表观黏度表示之。它的大小可改变氧传递的阻力,又可表示相对菌体浓度。 6 浊度(OD值)  浊度是能及时反映单细胞生长状况的参数,用于澄清培养液中低浓度非丝状菌的测量,测得的OD值与细胞浓度成线性关系。一般采用分光光度计的波长420~660nm测量,要求吸光率0.3~0.5。波长600~700nm间,一个吸光率单位大约相当于1.5g细胞干重/L。浊度对氨基酸、核苷酸等产品的生产是极其重要的。 7 料液流量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