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孝泉景观旅游规划13204776.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阳孝泉景观旅游规划13204776

中国孝泉古镇旅游建设规划 说 明 书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2. 8 第一章 概 况 据《华阳国志·蜀志》、《水经注·江水》记载:孝泉在两汉时期为广汉郡雒县(今广汉市)沈乡。蜀汉昭烈帝章武二年(222),沈乡设县,名阳泉县。《德阳县志》载:“阳泉故城,即今孝泉镇。”隋开皇十八年(598),改阳泉县为孝水县。因“境内有孝子姜诗泉,故取为名。”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孝水县改名绵竹县,县治徙今绵竹县城关。至此,孝泉置县乃告结束,改称姜诗镇。后因“孝感天地,舍侧涌泉”、“一门三孝”故事,“郡刺史易之,镇遂号孝泉”。《德阳县志》卷十三《古迹志》载:“孝泉,旧呼姜诗泉,县(德阳县,今德阳市旌阳区)西北四十里,姜诗母好饮江水,泉涌舍侧,味如江水。” 清朝末年,孝泉属德阳县。民国24年(1935)孝泉因辖区范围大,划孝泉为孝泉乡和跃鲤乡,至此,有“跃鲤”之称。 孝泉、跃鲤几分几合,1986年,孝泉乡、跃鲤乡合并,设立孝泉镇至今。 孝泉镇,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涌泉跃鲤”和《后汉书》等古籍所载“一门三孝”的故事发生地。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文物古迹遗存甚多。如“姜孝祠”、“姜公坟”、“邻姑庙”、“延祚寺”、“龙护舍利宝塔”、“清真寺”、“蚕姑庙”、“八角井”、“武圣宫”、“跃鲤泉”、“哑巴泉”、“姜公泉”、“邻姑泉”、“八柏一点红”等等。 1996年,孝泉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孝泉镇是川西重镇。由于是德阳、绵竹、广汉、什邡、安县交界点,自古商贾云集,方圆各州五县远至康藏、云南、甘肃、陕西,三教九流毕至,八大帮汇聚。清同治年间,《德阳县志》就载:“市廛鳞次、商贾辐辏”、“邑中场镇、此为第一”。 第二章 区位分析 孝泉镇位于成都市以北75公里的德阳市境内,距德阳市区18公里,沿省道德绵(德阳—绵竹)公路北行17公里即到达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绵竹市,东行20公里左右即有德阳、德阳南、黄许三处成绵高速出入口,交通便捷。 同时孝泉镇周边的德阳市境内,有三星堆、文庙、白马寺、绵竹历史文化名城等旅游资源,德阳市正设想发展整合境内旅游资源,提出建设以三星堆为核心的古蜀文化旅游圈,孝泉古镇正位于旅游圈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 另外,根据《四川省旅游总体规划》,规划九寨沟旅游环线从茂县经绵竹到达德阳,成都到九寨沟行程将减少近百公里,而孝泉正位于该线路的绵竹与德阳之间,极大地提高了孝泉旅游地位和拓宽了孝泉旅游资源,同时,开发独具特色的孝泉旅游资源,也更加丰富以三星堆为核心的古蜀文化圈的旅游品质和价值,进而丰富九寨沟旅游环线的内涵,形成三国文化游、九寨黄龙自然景观游、古蜀文化游相互促进的融自然旅游和人文旅游为一体的旅游环线。 因此,发展以德孝文化为核心孝泉旅游区位优势明显。 第三章 旅游资源评价 一、文化价值评价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孝泉镇的德孝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广的社会影响。 尊老敬老,养亲尽孝,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规范。早在《周书》中,就记载有周朝人口语中讲述奴隶社会时殷王小乙死了,儿子武丁曾为他守孝三年的佳话。殷人把“孝”作为维系本宗族的重要手段,甚至推行“行”“教”合一,那时的“教”即“孝”。甲骨文中“老”、“考”、“孝”相通,也表达出“奉先思孝”的思想。影响中国数千年的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的“仁”的思想,其主要内容也包含了“孝”。《论语》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孝”是维系纵的关系,“弟”是维系横的关系。孔子把“孝”与“德”、“忠”、“礼”、“信”、“恕”等联系起来,主张为“孝”即为“政”。 到了汉代,“孝”更受到统治者和百姓的重视。举孝廉甚至成为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载入中国古代“二十四孝”的孝泉“一门三孝”孝文化,就是发源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6年)的益州广汉郡雒县今孝泉。据《后汉书》、《华阳国志》、《东观汉记》等记载,东汉永平年间,孝泉人姜诗自幼聪明,德才兼备,孝敬父母,被县大户看中,招为女婿,与女儿庞三春结婚。不久,姜诗被举孝廉任命为江阳令。后因母眼病,梦中神仙告知孝泉临江水可治,姜诗就辞官千里背母回到故乡。庞三春就每天从七、八里外挑临江水为婆婆洗眼,后被姑妈之女秋姑挑拨,姜母故意为难庞氏,就叫三春用一对尖底桶挑水,使她中途不得休息,而且每次只用前一桶水,说后一桶水放有屁,不干净。但庞氏仍无怨言,每天担水。一天终于感动了神仙,太上老君赠金鞭一根,叫庞氏只需在缸里一抽鞭,水即满。秋姑又从中挑拨,说是庞氏野男人帮挑的。姜母也感到水每天那么容易满,于是大怒,打烂水缸,把鞭折成五节。五节鞭顿是化作五条金龙,被观音菩萨压在“藏龙井”。水缸破后流出五股泉水,井水泉水泽润后世。姜母至此仍不罢休,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