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卓越闯关测试:《始得西山宴游记》.docVIP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卓越闯关测试:《始得西山宴游记》.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始得西山宴游记 【卓越闯关测试】 积累运用 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B.万化冥合   C.悠悠乎与颢气俱??????D.心凝形释 3划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以为凡是州   B.颓   C.而未始知西山   D.然后知 4.选出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 ) A.不知日之入 B.其高下之势 C.然后知西山之特立 D.吾向之未始游 5.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缘染溪,斫榛莽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入深林,穷回溪  穷山之高而止 C.遂命仆人过湘江 遂与外人间隔 D.岈然洼然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6.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日与其徒上高山 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7~10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施施而行 B.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C.日与其徒上高山 D.游于是乎始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是州,恒惴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题为“始得西山宴游记”,这段所写是否偏离题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分析不符合这一段文字情况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始写了西山以外的山水,是陪衬的写法,是为了突出西山作铺垫。 B.从选文可以看出作者乐以忘忧,是摆脱“惴栗”的阴影的表现。 C.文章写“未得”,作者以“披草而坐,倾壶而醉”等描写表现自己孤寂疏放的性格。 D.文章题目称“始得”,定下了全文叙事的基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石钟山《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铙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如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 ????A.下临深潭,微风鼓(临:靠近;鼓:鼓动。) (虽:即使;鸣:使……发出响声,使动用法。) B.扣而聆之,南声函胡……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