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1.2 谈中国诗 同步练习1(语文版版必修五)
1.字音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一蹴而就( ) ②颦蹙( )
③众咻( ) ④梵文( )
⑤撩人( ) ⑥轻鸢(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佛 ②见
③挨 ④薄
2.辨形组词
① ②
③ ④
3.词语释义
①回肠荡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惊天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超以象外,得其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数见不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⑤凑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⑥言有尽而意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咻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
(1)辨别 · 鉴别
“辨别”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鉴别”是辨别(真假好坏)。
例句:①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________他们呢?
②专家________这件文物是否是两千年前的珍品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结论让人大吃一惊,这是一件赝品。
(2)采纳 · 采用
“采纳”指接受(意见、建议、要求)。“采用”指认为合适而使用。
例句:①对于任何成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只要是正确的,都应该________和接受。
②育种工作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常常________回交的方法。
(3)珍藏 · 收藏
“珍藏”作动词,指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作名词,指收藏的珍贵物品。“收藏”指收集保藏。
例句:①我至今还________着祖母的一张生活照,看到它,我就好像又回到了祖母身边,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②现在东六宫都改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________展出宫内的绘画、陶瓷等。
一、整体感知
1.作者论诗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2.本文的结构布局有什么特点?
二、深层探究
1.怎样理解“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这两句话?
2.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比较,得出了什么结论?
3.作者是如何形象地说明学习外国诗对学习本国诗有好处?
4.与西洋诗相比,中国诗有何特征?
三、技法迁移
比喻论证
[文本回顾] 本文是一篇有关中国诗歌美学与理论的文章,既有深刻的理性分析,也有生动的感性体悟,水乳交融,深入浅出;既有认识价值,又有审美价值。而其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作者运用的比喻手法,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借鉴。
[技法点拨] 运用比喻论证应注意:
(1)用来作比的事物必须精当、通俗易懂、真实可信,与被比事物(事理)有相似点。比如《劝学》中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比喻形象、生动、准确、精当,深入浅出,便于读者理解,起到了很好的论证效果。
(2)运用比喻论证,在叙述用作比喻的事物时要生动、具体,更要注意简明。不生动、不具体,对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效果不大;不简明,则喧宾夺主,淹没论述中心。例如《拿来主义》中用“昏蛋”、“废物”、“孱头”比喻在继承文化遗产问题上的三种人:“全盘否定”的左倾机会主义、“全盘吸收”的投降主义和那些胆小怕事的人。比喻准确,论述生动、具体而简明。
(3)弄清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的区别:比喻论证重在“比”,是用他事、他物喻此事、此物,关系是间接的;举例论证则是用此事、此物说明此理,关系是直接的。
[技法运用]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两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基础梳理
1.(1)①cù ②cù ③xiū ④fàn ⑤liáo ⑥yuān
(2)①fú fó ②jiàn xiàn ③ái āi ④báo bó bò
2.①逐渐/惭愧 衰败/蓑衣 ③梵文/焚烧④妨碍/防备
3.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②a.形容声音特别响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课时•周测•月考》:第二次月考测试题.doc
-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课时•周测•月考》:第四专题过关检测.doc
-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课文详解:《兰亭集序》.doc
-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课文详解:《人是能思想的苇草》.doc
-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课文详解:《我为什么而活着》.doc
-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课文详解:《逍遥游(节选)》.doc
- 苏教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知识分项列举.doc
- 苏教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专题测试.doc
- 苏教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古诗文部分.doc
- 苏教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专题测试.doc
- 2025年南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市文化局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朝阳市医疗保障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防城港市审计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哈密市审计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洛阳市文化局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企业环保保护培训课件.pptx
- 2025年聊城市文化局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防城港市水利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潮州市党校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