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the bottom layer of char, near the polymer surface, 300-600 ℃
the upper surface, 1500 ℃; 化学与物理膨胀阻燃体系的共同之处是在火焰的作用下能够膨胀,并形成隔热、隔质的炭层,获得高效阻燃、低烟的效果。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本质是三源在受热或燃烧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获得有阻燃效果的膨胀炭层。
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定义:在热或火焰作用下,体系组分只要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优良的隔热、隔质泡沫状炭层的体系,均可称为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 ; An Intumescent Coating, 3 mm thick
Foaming up to 38 mm thick by flame;炭层的作用:
隔热、隔氧,使火焰自熄;
仅有少量烟雾产生;
粘附在熔融的材料表面 ,防止熔滴的产生,避免了火焰的进一步传播。;Thickness (mm); ? 无卤、无dioxin、无HX腐蚀性气体、低烟;
? 阻燃效率界于含卤与无机氢氧化物阻燃之间;
? 无熔滴滴落;
? 填充量较小;
? 成本较高。;表6-2 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与物理膨胀型阻燃体系的比较;;; ? 1952年 Lauring : 第一个含有耐水树脂的配方;
? 1953年 Jones: 使用“水不溶”的 Melamine phosphate……;酸源;; 在酸源发挥脱水作用之前,炭源不能分解或挥发;
IFR聚合物体系熔体交联、成炭的速度跟得上气源释放气体的速度,保证给出封闭多孔的泡沫炭层;
气源释放气体的速度与体系粘度的匹配取决于体系组分的配比、成炭促进剂的使用与比例及温度。;;; ? APP-PER 及其模型化合物热降解研究;PP/APP-PER (APP:PER = 3:1 w/w ratio,PP:APP:PER=70:22.5:7.5)
APP与PER的质量比对膨胀阻燃PP的氧指数(LOI)有很大影响。APP与PER质量比为3:1是最佳配比,满足膨胀阻燃体系组分比例匹配的条件。 ;;;;Fig. The final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PEDP) obtained on heating APP-PER mixtures;Fig. Ester pyrolysis mechanism;Second step; PEDP的TGA、DTG及DSC曲线
样品重10mg,加热速率10℃/min, 高纯氮气保护,气流速率60cm3/min;表6-5 PEDP热分析数据(加热速率10℃/min,氮气保护,气流速率60cm3/min); PEDP热分解过程的化学反应发生在第一、二阶段。即PEDP的羟基缩合、脱水。同时,酯缩合产物在酸催化下通过正碳离子机理完成酯键断裂,单键转移,释出含有烯烃的磷酸酯和磷酸的系列化学反应。含有烯烃的磷酸酯进一步由通过D-A反应(diels-alder reaction)生成芳香结构的产物。通过D-A反应的反复进行,生成芳香结构的泡沫状碳质炭(foamed carbonaceous char)。; PEDP的第三个热失重阶段(350?500℃)对应着膨胀炭层隔热、隔质发挥阻燃效果的阶段。由TGA或DTG曲线可看出,该段曲线相对平缓,主要热分解挥发性产物仍是H2O。
第四阶段对应于膨胀炭层的热分解失重,产物主要是磷酸物种,导致500℃之上膨胀炭层失去了隔热、隔质的阻燃作用。
APP/PER及PEDP热分解过程的研究的意义?;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研究指出,膨胀效应发生在280?350℃,最大膨胀峰出现在325℃。揭示了成炭过程的化学反应与膨胀过程应当匹配的规则。
DSC研究结果指出,吸热峰A(释放H2O)、B(PEDP熔融);放热峰C、D 对应于热分解膨胀成炭过程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即膨胀成炭过程是放热过程,但并不影响PEDP的阻燃效果。;? APP-PER热降解及炭层化学组成与结构的研究; APP-PER体系560℃下的DD-MAS 13C-NMR谱图
25ppm处支链脂肪碳峰显著减弱,而100?160ppm 处芳香碳及杂环芳香峰显著增强,表现出强烈的成炭特征。; APP-PER体系加热(a)280℃, (b) 350℃, (c) 420℃和PP/APP-PER体系, (d) 燃烧后的31P-NMR谱图 ; 给出了APP-PER加热处理后特征温度下的31P-NMR谱,与13C-NMR谱对APP-PER体系成炭过程组分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的研究取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0浙江安装工程预算定额(九)(附条文说明).pdf VIP
- 网络拓扑图中常用图标.doc VIP
- 客舱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客舱应急设备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分析.ppt VIP
- 2024年河南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健康照护(国赛精选)项目技术工作文件.pdf
- 2025年公需课《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试题答案.doc VIP
- T_SDAQI 007—2021_生产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快速定性检测实时荧光PCR方法.pdf VIP
- GB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2023年版.pdf VIP
- 电子数据取证技术.pptx VIP
- 铁路客车制动装置.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