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雨巷》演示文稿
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感情史 戴望舒一生饱受爱情挫折的痛苦折磨,这种爱情悲剧,对戴望舒诗歌的悲剧情绪具有更深刻的影响。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悲剧感受,对现代派荒原意识的接受,包括诗人的悲情式的理想人生态度,都必须和他的个人生命体验发生共鸣,才能够真正地呈现出来。 在戴望舒人生历程中,最具有悲剧意味的就是他的爱情婚姻生活。他对女性缺乏吸引力。他先后与三个女性恋爱结婚,但是,却始终没有获得幸福的爱情婚姻,三个女性最终都离开了他。 第一个女性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 1928年,戴望舒深地爱上施绛平。戴望舒那时对爱的表白只是一首诗接着一首诗地写。其中较为代表的是题为《我的恋人》: 我将对你说我的恋人,/我的恋人是一个羞涩的人,/她是羞涩的,有着桃色的脸,/桃色的嘴唇,和一颗天青色的心。 戴望舒作品 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转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先后创办过《璎珞》、《文学工场》、《新诗》等刊物。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珞》旬刊上发表诗歌,处女作《凝泪出门》。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受到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称号。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带有明显的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兰、中国的李金发等人的影响。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的1927年夏天。《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分别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雨巷》这首诗歌刻划了一条悠长寂寥的雨巷,刻划了一个美丽纯洁、满心哀怨、惆怅彷徨、撑着油纸伞走过的姑娘。同学们,当我们读着这首诗歌,就仿佛已经置身于那条寂寥的雨巷,沉浸于一种幽深、寂静和朦胧的感觉之中。就仿佛闻到了浓郁的令人陶醉的丁香花的气息,就仿佛看到那丁香一样的姑娘从我们眼前飘然而过…… 丁香姑娘 作者笔下的姑娘是什么样的? 丁香一样的姑娘 丁香作为一个经典意象从我国的古代开始就成为人们的爱物,结合所列举的古诗想一想“丁香”有什么样的特征?又往往被诗人寄予什么样的情感?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雨巷》赏析 (一)《雨巷》的多重情绪内涵 (二)《雨巷》的艺术特色 1、《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特色是运用了象征主义 2、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也接受了古典诗词艺术营养的深深陶冶 3、《雨巷》最初为人称道,一个重要方面是它的音节的优美 本诗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写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破灭,反映了现实的压抑和失望,是迷惘与痛苦的知识分子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拓广视线 放眼全面 歌曲欣赏 象征手法:美好理想的象征 理想的美好 理想难以实现 理想的幻灭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 1、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2、表现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个蕴涵有时代特征的悲剧主题, 主旨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他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进这雨巷。 ——朦胧美 “故乡芦花开的时候/旅人的鞋跟染着征泥/粘住了鞋跟,粘住了心的征泥/几时经可爱的手拂试/栈石星饭的岁月/骤山骤雨的行程/只有寂静中的促织声/给旅人尝一点家乡的风味。” —音乐美 “她是一个娴静的少女/她知道如何爱一个爱她的人/但是我永远不能对你说出她的名字/因为她是一个羞涩的人。” —散文美 他的诗很美 戴望舒诗歌欣赏 * 有位这样的诗人, 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 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 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而正是由于这种背景, 他写下了这首美丽的诗。 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 雨巷 戴望舒 本一班全体男生 诗歌朗诵表演: 朗诵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