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学研究]古风创作的复兴也是中华诗词发扬光大的大希望.doc

[文学研究]古风创作的复兴也是中华诗词发扬光大的大希望.doc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研究]古风创作的复兴也是中华诗词发扬光大的大希望

古风创作的复兴 也是中华诗词发扬光大的大希望 [精要] 当前,传统诗词创作队伍的主体是老年群体,青少年学生绝大多数不会写诗,或从来没有写过诗,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再过若干年,当现在以创作格律诗词为主的老年群体不再写古诗的时候,将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呢?虽说从这些年诗教宣传推广的情况来看,乐观地说诗词创作后继有人不成问题,但后继者究竟会有多大的队伍、是否某一天会出现某种程度的青黄不接,却是一个较大的未知数。 未雨绸缪,我们要有危机感,要有紧迫感。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需要花极大力气做到才会有大希望的事情有不少。从诗词创作本身来反思:当今传统诗词界中不少诗人、诗社、诗词刊物只看重格律诗词、轻视古风的潜规则,似乎对当代传统诗词创作的推广与普及相当不利。 唐朝确立的近体诗与宋朝盛行的词讲究的是格律:押韵严格,篇幅限制,句数、字数都有严格的规定,还要讲究平仄、对仗。音韵和谐优美,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受到人们欢迎、长期占据诗坛重要地位。当今,格律诗词的创作应发扬光大,对有一定艺术修养、热衷于诗词创作的爱好者来说,其中也包括极少数有一定功底的中学生,可以成为适合他们写作的形式,应该提倡与鼓励。 不过,时代不同了。唐朝统治者十分重视诗词创作,唐朝的科举考试曾经把写作律诗当作必考科目;唐宋社会看重诗词,又相对闭塞,拥有较多的精力、充裕的时间来创作近体诗词。现在的时代呢?高科技迅猛发展,电视网络、流行文化铺天盖地,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相当多的中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来获取信息、观看节目,主动接触流行文化。中学生一天忙到晚,要学习语文、外语、数学等多项课程。客观地看,网络电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应试教育课业负担过重,即使极少专门把诗词写作列入教学之中的学校,要求中学生都按平仄要求写出格律诗词来,也实属难能之事;更何况那些绝大多数没有专门开设诗词课的中学的学生呢? 不是说写诗“要由少数人转变到多数人”吗?如若权威的诗词刊物,只鼓励写格律诗词,同时,又想让诗词创作顺利地走进大多数中学校园,让相当多而不是极少数学生能够热情地加入到诗词创作队伍中来,只怕难度太大,或者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这并不是说写诗不适合于广大中学生。通过学习,中学生能够写诗,其中极少数优秀者也能写格律诗词。鲁迅先生说:“凡人之心,无不有诗。”不过,写作格律诗词,开口讲平仄,提笔要合乎格律,把一些想学写诗的青年人吓住了,把许多刚学写诗的学生难住了;但是,学生中写作古风的成功率却要高多了。本人是中华诗词学会的会员、怀化市三中初一开设诗词课的专任教师,进行传统诗词教学已有5个年头。虽说诗作有优劣之分,但上过诗词课的初一学生,基本上都能提笔写诗,不过佳作往往出在古风上。2006年第一期《怀化文学》就一次刊登了三中初一学生写的五首古风;今年5月,从开设诗词课班级的学生诗作中选送的78首古风全部荣获国家级文学权威机构《新国风编辑部》组织的“全国首届新国风杯青少年儿童文学作品大奖赛”的奖项,怀化市三中也获得了“中国诗坛希望奖”。然而,课堂上我曾系统地讲述了格律知识,也曾要求写过绝句,但学生写作成功者却不多。 比起学写格律诗词来说,青年学生学写古风相对要容易得多,因为古风较少约束,较易表达思想情感。我们知道,最早的诗经、楚辞、后来的汉乐府、文人的五言诗,从春秋战国到南北朝一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所有的诗都是不讲格律的,都可以称之为古风,其中涌现出了不少优秀诗篇,这是有目共睹的。即便唐朝确立了近体诗,唐朝的诗人们仍然创作了大量的古风佳作,律绝和古风成为并驾齐驱的两种诗体。像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著名的大诗人,他们创作的古风,如《蜀道难》、《将进洒》、《三吏》、《三别》、《卖炭翁》、《琵琶行》等等,与他们所写的著名的近体诗一样,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彪炳千秋。 “诗言志,歌咏言。”不管是写格律诗词还是写古风,抑或是写新诗,当代人写诗都是为了表现和升华自己的情感世界,进行社会交流。写诗当然是要讲究形式,但不必过分强调形式,不宜搞格律一票否决制。 格律诗词中自有劣作,古风中也有佳作。试读读现时在全国不少酒店大幅书写的李白创作的古风《将进酒》,气势是何等的酣畅通达,情感是何等的挥洒自如,在同类格律诗词作品中还找不到如此精美的取代之作!古风与近体诗,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特色。 本人以为,对当代青少年学生来说,鼓励其中文学功底较深者来写格律诗词当然不错,让喜欢者写新诗也是可行的;不过,大面积地推行,至少在起始阶段,看来还是以“古风”创作为佳。 中华诗词创作发扬光大之本,希望寄托在青少年身上,关键就看现在的中小学生能不能学会写诗。从诗词创作本身来说,用广大青少年易于喜爱和便于掌握的古风来表情达意,写出富有生气的诗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不过,真要如此,诗词界就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古风创作发展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