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双孢菰栽培技术一.pptVIP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学]双孢菰栽培技术一

双孢菇 栽培技术 双孢菇的担子上仅着生2个担孢子的蘑菇,又名双孢蘑菇、蘑菇、口蘑、白蘑菇、洋蘑菇,在北方俗称双孢蘑菇。 1、栽培历史 人工栽培始于法国路易十四的时代(1683~1707年),在巴黎郊区挖料土做菌种。1902年天ugger用组织培养获得菌种成功。 19世纪初,逐渐扩大到世界各地。目前有70多个国家栽培蘑菇,以美国、法国、德国、中国、荷兰、英国、南韩等国最多。 我国始于1925年。胡昌帜先生从日本引进,还有欧洲传教士将其传入中国,在上海开始种植。 上世纪50年代(1956年)上海市农业试验站掌握了制种技术,试种成功,并加以推广。 双孢菇从1992年引进新疆,现已在昌吉、伊犁、库尔勒、阿克苏等地大面积栽培。 双孢菇性凉、味甘平。有开胃理气、解毒化瘀,止吐、止泻,清神护肝等功效。常食可以增进食欲,防止感冒,清热生津,和中润肠。对降血压十分有效,对肝炎、癌症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双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氨基酸含量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酶,蘑菇可以鲜食、盐渍制罐。蘑菇深加工可以制作成蘑菇酱油。 原料以麦草、稻草等秸秆和牛鸡等畜禽粪为主,原料广价格低廉。 栽培场所不拘一格,简易棚、冬暖棚、拱棚、土洞、防空洞、仓库等。 技术容易掌握,见效快。 栽培后的废料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一般 100 m2 投资 50 - 80 元,100 m2 产量在 1000 kg 左右,效益可观。 2、双孢蘑菇种类 白色变种俗称白蘑,原产法国; 棕色变种也称波希美亚种,是英国的代表种; 奶油品系又称哥伦比亚品系,质量差,很少栽培。 其中白色品系为最好,也是我国栽培的品系,形态优美,柄粗短,鲜食和加工均可。 3、生活史 孢子→双核菌丝体→菌丝束→菌蕾(钉头菇)→肉眼可见菌盖和菌柄的“钮扣菇” →子实体发育成熟菌幕破裂形成菌环,菌褶完全暴露→随着孢子的成熟菌褶的颜色由粉红-棕红-深褐-黑褐。 4、生活条件 4.1 营养 双孢蘑菇是腐生菌,属于粪草生态型,完全依赖培养料中的营养物质。能在腐熟的牲畜粪、棉籽壳、稻草、麦秸上生长。培养料必需经过发酵。 培养料必须经过堆制发酵后才被菌丝体吸收和利用。 4.2 温度 菌丝体生长时期要求5~33℃,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4~25℃。 子实体生育的温度为4~20℃,最适温度为14~16℃。 高温19℃以上子实体生长速度过快,菌柄细长,品质低劣并易开伞。长期超过22℃,则菌蕾和幼菇会死亡。温度低于12℃子实体生长速度慢,菇体大而肥厚,单菇重,但单产较低。 孢子散发的温度是18~20℃。 4.3 水分 菌丝体生长时期:培养料的含水量保持60%左右,生产上用手紧握发酵好的培养料,从指缝中可以滴下2~3滴水。空气的相对湿度70%左右; 子实体分化和生长时期,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5~95%,过低子实体生长慢,有鳞片,有空心,过高招致杂菌和虫害,易产生死菇、锈斑和红根菇。菌蕾形成及生长阶段土层含水量20~22%。 4.4 光照 双孢蘑菇是可以完全在黑暗条件下生长的食用菌。 阳光可以使菇体表面干燥变黄,易起鳞片、表面粗糙,甚至菌柄徒长、菌盖歪斜,品质下降。 4.5 空气 好气菌。新鲜空气的二氧化碳(CO2)含量是0.03%。 适宜菌丝体生长的空气中的 CO2 浓度在0.1%~0.5%之间,当CO2浓度减少到0.03%~0.1%时会诱导菇蕾的发生。在播种前后几天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残留的氨、硫化氢等废气要及时排出,否则会造成菌丝萎缩,生长缓慢。 子实体生长最适宜的CO2浓度为0.03~0.1%,超过菌盖变小、菇柄细长,畸形菇和死菇增多,产量下降。 4.6 酸碱度 菌丝体在 Ph 5.0~8.0之间都可以生长,最适宜Ph为6.8~7.5。 培养料配制时的Ph在 7~7.5左右,覆土的土粒 Ph 7.5~8.0之间,还能抑制霉菌的发生。 4.7 土壤 菇床在发好菌后,需要对其进行覆土,这是双孢菇栽培中不可少的工艺。 覆土材料要求质地疏松,毛细孔多。团粒结构好,湿不粘,干不散,蓄水力强,有机质含量高的偏黏性壤土。 可以采用林间土、麦稻田土、菜园土,有机质含量丰富利于菌丝上土。 6、栽培技术 6.1 栽培季节 出菇期应该安排在春季和秋冬季。 春季2月上旬堆料,3月中旬播种,4月下旬至7月初出菇。 秋季8月初堆料,9月初播种,10月中旬至次年2月出菇。 秋冬季节出菇,菇房内要设火道,保持温度在14~18 ℃ 。 6.2 菇房建造 可以利用废旧的蔬菜温室。 座北朝南防止西晒,在北墙上要留有通风口,顶部也要设有通风窗,间距 2米。 6.4 培养料的堆制技术 6.4.1培养料的堆制时间 培养料的堆制发酵在播种前的20~25天左右进行。 堆制期的确定:一般在播种前1个月建堆。 新疆一年可栽培两茬 6.4.2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