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09陵墓.ppt

  1.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理学]09陵墓

陵墓 一、墓葬的起源 “灵魂不死”观念.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厚葬以明孝”、“媚祖以邀福” 二、古代埋葬制度的演变 .“葬”是指处理死者遗体的方式,“墓”是指埋官之处。 1、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并不掩埋同类的尸体,而是弃之于原野山谷。 2、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人类已经对死者进行有意识地埋葬。 3、新石器时代开始 ,墓葬开始有了明确的制度。 4、夏商西周和春秋前期。“不封不树”“墓而不坟”。 5、春秋中期开始,中原地区的土丘坟已经出现。 三、封土 坟、墓 :古时墓葬有隆起封土的叫坟,与地面齐平的叫墓。后来统称为墓。 “古也墓而不坟”。 ---《礼记·檀弓上》 冢:高大的坟墓。 丘:王公等人的墓。 封:诸臣的墓称为“封”,后也指“坟”。 山、陵: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 陵墓:是安放故人的尸体,祭奠故人的场所的总称。    封土形制:是关于帝王墓穴上方堆土成丘的形状和规模的制度。 帝王陵墓封土形制自周朝以来,经历了“覆斗方上”式、“因山为陵”式和“宝城宝顶”式的演化过程。 方上——覆斗型 秦汉时期的封土形制, 代表是秦陵。 秦始皇陵 西汉王陵 四、地宫(墓室与葬具) ?(一)墓室 (二). 帝王陵的殉葬 1、竖穴为主,土圹木椁:春秋战国和西汉时期  圹:墓穴 椁:阴宅 棺椁制度 棺”是敛尸用具;“椁”是套在棺外面或绕棺四周的匣子。 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朱地彩绘漆棺 辛追 2、横穴为主,砖石发券:      东汉—明清 砖墓拱形顶——穹隆顶 结构变化:   前后室(汉)   庭院式(唐)、   前朝后寝式(明清)。 砖墓:汉代墓葬常以内部中空的砖来建造墓室,这种空心砖的形状尺寸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而变化。有些表面还塑有花纹和装饰图案。 右图是比较典型的空心砖墓。 砖石发券的地宫:由西汉大块空心砖演变为东汉小砖,由拱形顶演变为穹隆顶,墓道变为阶梯,多见雕刻图案的画像砖、画像石墓。 画像石(砖) 到了东汉,墓砖渐渐多为实心。表面亦雕刻风格独特的花纹和装饰图案,人们称之为“画像石(砖)”。其图案生活气息浓厚,造型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五、陵园布局和祭祀建筑 陵寝建筑,指古代帝王的墓葬。 陵,指高大突起的土堆; 寝,原指宫殿后部的寝宫。秦汉时期,开始在帝王墓的侧面建寝,象征宫殿中的“寝宫”,专供帝王的衣冠、几杖和日常生活用具,以便帝王的灵魂享用。 庙,后人祭祀死者灵魂的地方。    后代的陵寝变迁及发展,主要在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帝王陵墓的陵园布局和以“寝”为主体的祭祀建筑群上体现了出来。 陕西省临潼县骊山秦始皇陵 唐代帝陵   唐代帝陵陵园的布局,自乾陵开始形成定制。 建上宫(献殿)于陵园南门内,设下宫于山下(寝),以便供食,形成上、下宫制。 唐陵承汉代陵门四出的格局,但陵前神道加长,门阙及石像增多。 是宋、明神道布置的蓝本。又仿汉制,陵区内多设陪葬墓。 乾陵的神道 十八个平台:象征着唐在关中的十八座陵墓。 第一道坡34级台阶:象征高宗在位34年。 第二道坡21级台阶:象征唐21位皇帝。 第九道坡108级台阶:象征一年12个月;24 节气;72候之和,或佛教中的108个念珠,表示108个吉祥。 第十八道坡8级台阶:象征八卦中的乾、坤、坎、离、艮、巽、兑 宋陵   陵墓规模小,陵台低,排水不利,缺乏气势,但诸陵集中,便于保护。 布局是:陵台为方锥平顶土台,四面有陵墙、门、角阙, 南面为神道,神道两侧有阙两对以及石望柱、石人石兽,相对而立。 明帝陵 承唐宋而有创新。 布局:传统——因山为陵,陵区集中,神道深远,遍植松柏; 创新——陵体、祭祀建筑串联在轴线上,且致祭区形成2或3进院落, 突出了朝拜祭祀的重要性。 明楼是明代陵墓的独创, 北京明十三陵合用一条神道,也是明代特有的做法。 清陵:大体沿袭明制,但各陵神道分立,有的后妃另建陵墓,与明陵稍有不同。 帝王陵园的地面建筑由三个部分组成: (1)祭祀建筑区 (2)神道 (3)护陵监 (1)祭祀建筑区 祭殿:为主殿,也叫享殿,明代称祾恩殿,清代称隆恩殿 配殿 廊庑建筑 焚帛炉 祭坛 (2)神道 又叫“御路”、“甬道”等,是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 神道石刻   标志性石刻——阙、墓表、牌坊; 装饰性石刻——石象生; 叙事性石刻——墓碑。 高 颐 阙 梁萧景墓神道石柱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