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政史地]三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面面观 我们的消费往往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常常影响到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阅读课本第20页至21页,思考常见的消费心理有哪些?我们该如何对待?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 特点: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 长春一青年留着他自己设计的“笑脸头”在闹市经过,过往路人看到无不开怀大笑。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特点:标新立异 巴西女子伊莱恩·戴维森在瑞士卢加诺举行的第6届世界纹身大赛中展示自己身体上的穿孔。她身体的各个部位一共穿了1900多个孔,已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特点:夸耀性、盲目性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特点:符合实际、讲究实惠 消费心理的表现 特 点 有利: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 有弊:(不合理)误导经济、不利个人生活 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评 价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仿效性 重复性 盲目性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标新立异 有利: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有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态度: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夸耀性 盲目性 有弊: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符合实际 讲究实惠 有利: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有利 态度:值得提倡 (一)、消费心理 案例分析 1、有一位妈妈最怕给女儿买衣服,女儿想买的, 妈妈不愿意,妈妈想买的,女儿看不中。每次 都闹得不欢而散。妈妈认为,穿衣服不能太张 扬,和周围的女孩打扮的一样才好。女儿坚决 不同意:“同学都穿这样的衣服,我不要!”她 总是挑选那些和别人迥然不同的衣服。 妈妈和女儿的消费心理有什么不同? 怎样评价她们的消费心理? 参考答案 (1)妈妈的消费属于从众心理,有这种消费 心理的人,消费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仿效他人, 其消费行为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和别人行为的带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消费心理。 (2)女儿的消费属于求异心理。具有这种消费 心理的人,通过消费个性化的商品来展示个性, 表明与众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动新产品、新工艺的出现,但展示个性应考虑社会的认可与代价。 2、据调查,一些大城市的中学生“吃的看广告, 穿的看牌子,玩的看流行”的现象比较严重。三口之家,一个孩子的消费甚至超过了父母消费的总和,给家庭经济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许多家长无奈的表示:人家的孩子都这样,我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矮半截,抬不起头来。 (1)这是一种什么消费心理?怎样看待它? (2)什么样的消费心理才是理智的? 为什么? 案例分析 参考答案 (1)这是一种攀比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购买商品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用和生活需要,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以获得一种优越感。购买时往往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压力。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2)求实心理才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心理。在选购商品时考虑到价格、质量、功能、服务等因素,考虑自己的实际需要,讲究实惠,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造成经济损失。 【例】:“面子”一词,有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在消费领域,面子的影响也随处可见。这种“面子”型消费,归根结底是虚荣心在作祟。“面子”型消费主要属于 ( )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随着电视剧《蜗居》的热播,“房奴”再次 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看漫画,据此回答 漫画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如何做做理智的消费者? 【生活观察】 2、做理智的消费者 什么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如何理解?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涵义: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就是要求人们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理解:①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自己的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不超前消费) ②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应该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抑制消费。否则,于国于家不利。(不滞后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人们的消费受到哪些心理的影响?怎样才能做到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①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并且这些心理往往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因此,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坚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