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政史地]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 ——《明朝史话》 黄宗羲的进步思想主张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船山先生草堂大门有幅对联,右联:清风有意难留我;左联:明月无心自照人;横批:湘西草堂。简简单单的文字带来的既有反清复明的内在情结,又有浓浓的归隐田园的气息。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 (1)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 (2)哲学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自然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 你如何看待明末清初活跃的思想局面现象?(评价) 5、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反对道学家的虚伪 B *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明清之际是继百家争鸣之后又一个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天崩地解”的社会大变革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伴随着政治风云的激荡,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社会因素的滋长,沉暮下的知识界掀起了一场推陈出新的思想浪潮,批判继承了烂熟中的传统儒学思想。 第一篇:烂熟中承古萌新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背景 明清科举考场 明代施复的手工工场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背景 文化专制主义和理学主张束缚人们思想观念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弱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 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1.政治: 2.经济: 3.阶级: 4.思想: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明)士营去海边设置路障,狂鹫剑士营去配合绿儿骚扰敌人, (二)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第二篇:六经责我开生面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生平与性格 生平:求学→做官→入狱 性格:“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异端”自居 李贽的代表作 《焚书》、《藏书》 李贽 材料二:“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 “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焚书》) 概括李贽的观点 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绝对权威 材料三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材料一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认为“理”就在百姓生活之中 (1)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 (2)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明) (二)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明) (二)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黄宗羲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1610—1695年)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是明清之际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与自然科学家。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曾参加浙江南明鲁王政权的抗清斗争。鲁王政权失败以后,他带着老母东奔西跑,险些被清政府捕去,后来长期在故乡隐居。黄宗羲的著作很多,最著名的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等。《明夷待访录》是在1663年写成的一本字数不很多的著作,但是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想,因此被清政府长期列为禁书。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二: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三: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材料五:“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