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政史地]商鞅变法用
第二课 商鞅变法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周翔 大动荡 1、成长历程 热衷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未受魏惠王重用 3、投奔秦国,支持变法 二、变法前的准备 1、争取统治者(秦孝公)的支持; 2、与顽固派辩论 3、徙木立信 变法运动的兴起 齐国:管仲变法;“相地而衰征” 鲁国:初税亩;解决了财政困难 魏国:李悝(法家始祖)变法;发展了农业生产,加强了地主阶级的专政 楚国:吴起变法;限制贵族权利,改变分封制,整治吏治 秦国:商鞅变法 《韩非子·和氏》记载:“(商鞅之法)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即位)……商鞅车裂于秦。”《战国策·秦策》记载:“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韩非子·定法》记载:“秦法未败。” 谈谈你对商鞅的悲惨结局及改革的认识? 认识: (1)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 (2)改革充满阻力,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换取社会的进步。 (3)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进行改革。 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 A.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发展; B.是否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 C.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D.人民是否支持; E.改革措施是否得当; 特点 三、商鞅变法措施的特点 练一练 材料三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 司马迁把人的品行作为评价标准,把个人的好恶作为评价标准。 我们对商鞅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原因是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 不利于新法推行; 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三、商鞅变法的结果和意义: 1、结果—— 商鞅虽死,新法未废。 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 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秦策一》 探究1、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什么商鞅却因变法而死 材料一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材料二 太史公言:“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 原因: A.变法侵犯了贵族守旧势力的利益,受到旧贵族的强烈抵抗(根本); B.严刑重法加剧了旧势力对商鞅的仇恨; C.支持变法的秦孝公去世(直接); * * * 咸阳 秦 大变革 大发展 变法的背景: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1、农业生产的发展: 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3、商业日趋活跃: 铁农具、牛耕、兴修水利 生产力发展 决定 生产关系变革 (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1、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新的阶级力量产生: 新兴地主、自耕农 (三)上层建筑的改革: 1、目的: 2、途径: 富国强兵 变法 决定 上层建筑改革 七嘴八舌话商鞅 商鞅 约前390年—前338年 一、人物概述:商鞅 1、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1)献策 探究2、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 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 (1)战国时代特征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2)王道即儒家治国理论(以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