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Chpter9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第九章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历程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证据 第三节 物种的形成 第四节 影响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 第五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历程 一、生命起源的模式 化学进化与生命起源四个阶段: 1、非生物(无生命)合成简单有机分子或 单分子体(氨基酸与核苷酸)的富集。 2、简单分子结合为高分子,包括蛋白质与 核酸 3、非生物产生的分子聚合为原生物体的小 滴。 4、遗传信息的起源。 生命起源模式 二、从分子到细胞 生命起源的问题,就是原核生物/细胞的起源问题,发生在35亿年前,并经历了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多分子体系→原始细胞4个阶段。 1、由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 原始大气成分:氨、甲烷、氰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化学进化假说——奥巴林和霍尔丹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即原始大气成分在闪电、紫外线辐射、宇宙射线和高温提供能量的作用下, 可自然地合成一系列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1953年,米勒的模拟实验,用无机物(如氨、甲烷、氢气等)制造出了11氨基酸。 此后,其他研究者陆续又用不同配方的原始大气混合物,合成了所有20种氨基酸、以及嘌呤、嘧啶、脱氧核糖、脂肪酸等,若加磷时,ATP也能产生。 2、由有机小分子生成生物大分子 由有机小分子生成生物大分子Sindney Fox的实验,有机单分子→滚烫的沙粒、 粘土或石块→水蒸发→类蛋白多肽 3、多分子体系的形成 实验一: 类蛋白遇冷→微球体(具选择性渗透外膜) 实验二: 含脂有机成分遇冷/水→脂质体(表面具双分子层) 实验三:多肽+核酸+多糖等混合物→摇动→团聚体 4、原始细胞生命的形成 现代细胞中,最简单和最小的细胞是菌质体(mycoplasma),存在DNA →RNA →蛋白质的信息流。 Cech的假说(20世纪80年代):RNA可能是最早出现的生命活性物质. 四膜虫的前体rRNA的非功能片段具有如下功能: (1)催化合成多聚核苷酸链; (2)切割降解多聚核苷酸链; (3)携带遗传信息 三、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 在多分子体系中, “DNA→RNA→蛋白质生命系统”的建立, 就意味着原始细胞生命,即原核细胞的诞生. 1、原核细胞的进化 原始的地球环境是无氧环境,最初的原核生物要经过如下进程: 异养细菌(以有机物为养料进行无氧呼吸)→导致有机物减少→代谢途径变化→自养的蓝细菌(光合作用)出现 →二者构成了原核生物时代的生态系统(突破营养控制的重大飞跃) →蓝细菌发展→氧气浓度增加→臭氧层(为真核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氧气→限制厌氧生物→需氧生物→多样的代谢方式(光自氧型、光异氧型、化能自氧型和化能异氧型等) 2、真核细胞的起源 细胞结构的差异不是在动植物细胞之间, 而是在原核细胞(procaryote)和真核细 胞(eucaryote)之间.由原核细胞向真核 细胞的进化就成为生命进化史上的重要 事件。 内共生说(endosymbiotic theory) 原始的厌氧/异养原核生物以吞食有机物和其他原核生物为生, 有时它们能容忍所捕获的原核生物在它们的体内生活下去, 共同生活的结果, 吞食者和被吞食者之间发生了共生关系. 被吞食者就变成了细胞器。其中线粒体来源于需氧原核生物(紫细菌),质体来源于蓝细菌,运动器(鞭毛和微管系统)来自于螺旋体细菌。 证据: 1)真核细胞的细胞器有一定的独立性 2)细胞器中的DNA与原核生物的DNA具 有部分同源性。 3)16srRNA的一级结构的比较研究证 明,真核细胞的细胞溶质部分和细 胞器部分有不同的来源。 弱点:不能解释细胞核的来源 3、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 现在一般认为多细胞植物和多细胞动物 都是起源于单细胞鞭毛生物,大约出现 于6亿年前,这一过程是进化史上的重要 事件。 四、多细胞植物的进化(分为4个阶段) 1、藻类植物阶段: 单细胞藻类→多细胞藻类→大型藻类 2、蕨类植物阶段 裸蕨→石松类→羽叶类→真蕨类 3、裸子植物阶段 出现于2.8亿年前的二叠纪。 特点:配子体简化并寄生于孢子体 上;种子繁殖;花粉管。 4、被子植物阶段 进化特征: 木质部出现导管,韧皮部出现筛管和伴胞。 种子具有果皮包被。 具有双受精作用和三倍体胚乳。 五、多细胞动物的进化 分为2个阶段 1、多细胞无脊椎动物阶段 有化石记录始于古生代的寒武纪,那时的无脊椎动物多达7个门类,其中三叶虫最多,故称为“三叶虫时代”.之后取而代之的是昆虫。 2、脊椎动物阶段(再分为5个阶段) 鱼类:盾皮鱼类→软骨鱼和硬骨鱼。 两栖类:鱼石螈→坚头类和块椎类→弓椎类和壳椎类。 爬行类:杯龙类→恐龙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