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儿教育]幼儿园有效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教研学习材料
童梦无忧网 试管婴儿论坛
本文由lingdanghan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幼儿园有效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作者: 作者 王黎敏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 学有没有成效,不一定是指教师是否认真负责,而是要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收获,他们在活 动中有没有学到什么、获得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没有收获或对学习不感兴趣,即使 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寻找解决教学问题的大策略”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明显趋势,要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有效教学。但是,目前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一些课堂教学的状况令人担忧: 1.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未思考将活动过程与活动目标有意识地联系起来 如:中班科学“认识天气符号” ,活动中教师安排了幼儿“散步” ,即听音乐感受(说出)不 同的天气状态。 由于幼儿缺乏对音乐的感知, 一时难以快速地在头脑中形成与不同天气状态 较匹配的音乐形象。再,因为音乐与不同天气状态匹配与否,全凭借个体的感觉,只要你觉 得像就像, 根本没有一个可借鉴的标准, 更何况幼儿又没这经验。 因此, 多数幼儿不会分辨, 最后只好由老师告之答案。 又如:大班科学探究活动“配制饮料” ,老师在示范配制饮料、介绍了提供的操作材料(果 珍、白糖、小苏打、柠檬酸)后说: “下面,就请小朋友自己选用材料制作饮料。 ”操作时, 幼儿忙得不亦乐乎,大家都在动手将这个材料、那个材料放入杯中,还不时地有孩子在品尝 自制的饮料, 有的送饮料给老师看, 有的告诉老师自己的饮料很难吃。 当老师请幼儿说说 “你 是怎么配制的?” ,竟没有一个幼儿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究竟在杯中放了多少的果珍、白糖、 小苏打和柠檬酸。 活动中,教师准备材料花费了大量精力,孩子摆弄、操作忙得不亦乐乎,而在配制的过程 中:是让幼儿感知认识,获得经验?可是,整个操作活动幼儿是在忙于将面前的材料放入杯 中,唯恐动作慢了让他人用完了,根本无心去思考怎样配制才好吃,无法去关注自己配制过 程的变化,经验从何而获。是体验成功?可是,幼儿配制出来的饮料没有一个是可以让他自 己连喝两口的。 2.关注幼儿表面兴趣,对活动的要求指向不明,难以真正提升幼儿的兴趣 如,大班数学认识“时钟” ,老师出示用包装纸包着的时钟: “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礼 物,请你们猜一猜:是什么?”于是,幼儿绞尽脑汁拼命地猜想:图书、蛋糕、好玩的玩具、 天线宝宝、礼物……。可是,当老师打开礼物揭开谜底,随着一声长叹“唉……” ,刚才津 津乐道的孩子一下全没精打采了。 像这样的“猜一猜” ,大家并不陌生。初看,老师的意图好像在引发幼儿的兴趣,为后面的 学习活动做铺垫,但是,幼儿的这种好奇心会随着“神秘”东西的出现而很快消失。像这样 毫无头绪、不着边际的无需动脑的猜测,不仅不能达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目的,而是时间 的隐性浪费。 又如:大班“复习几何图形”教学活动,老师设计了“变魔术”这一操作活动即用一张长方 形的纸变各种图形。操作前,老师: “下面请小朋友当魔术师,用这张纸变图形,看哪个小 朋友变得又多又好。请小朋友拿起剪刀,开始变。 ”不一会儿,每个幼儿都剪出了好多图形。 当老师请幼儿说说都“变”了哪些图形时,幼儿说的最多的是三角形,其次是梯形,正方形 很少,长方形没有一个,而说不出名的碎片却占了相当一部分。 在“变”的过程中,由于老师的要求不明确,多数幼儿不明白“怎么剪?” :是剪一刀?剪 二刀?还是随意剪?“怎么变?” :是变一个图形?变一种图形?还是变多个多种图形?于 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剪到哪算哪, 剪成什么是什么, 很少在考虑要变出不同的图形。 因而, 不仅“变”出的图形很单调,而且这样的操作也就失去了其应有效能。
3.关注幼儿的动手参与,未引导幼儿的思维参与,幼儿的智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如:大班美工──用各种材料装饰面具。提供人手纸袋一个,各种废旧材料若干(如树叶、 毛线、旧图书纸、蜡光纸、皱纸等) 。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面具,介绍了制作的材料,简单 交代一下操作要求,便以“做得不一样”请幼儿用桌子上的材料制作面具。可能是教师想让 幼儿自己做主,体现孩子的主体性,所以对如材料的多样性、材料搭配的和谐美、面具独特 构图等的要求,一概没提。从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看,每个孩子都在制作,且都制作了一个面 具,其差别就是动作快的,装饰的材料多一些,慢的则少一些。然而,在活动过程中,我们 发现多数幼儿都是随意拿起什么贴什么,或看看教师的,或看看同伴的,极少在边思考边操 作。 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动手做了,但像这样只动手,不积极动脑的参与,对大班幼儿能力的 发展无疑是无助的。 如,科学活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