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周南·芣苢》艺术解读——兼谈《国风》的艺术特质与研究方法(1.doc

《周南·芣苢》艺术解读——兼谈《国风》的艺术特质与研究方法(1.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周南·芣苢》艺术解读——兼谈《国风》的艺术特质与研究方法(1

《周南·芣苢》艺术解读——兼谈《国风》的艺术特质与研究方法(1 【内容提要】 本文以《周南·芣苢》为例,从“歌”的角度,对《诗经·国风》的艺术特质及其艺术成就作出分析。文中认为,《诗经·国风》从本质上是用来演唱的“歌”而不是用来在案头阅读的“诗”,它与传统的文人诗有不同的文体特征,并在长久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诸如章句的重复,套式、套语的使用,中心词语的锤炼,情景的推进等一系列“歌”的写作(演唱)技巧。从“歌”的角度来研究《诗经·国风》,可以更好地认识其艺术本质,解释其艺术审美的奥秘,探索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 诗经国风芣苢套式套语   《周南·芣苢》可以说是《诗经》中最简单的一首诗,它只有两个基本句式:“采采芣苢”、“薄言×之”。在这两个句式的组合重复中,所变化的只是“×”位置的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所以整首诗三章十二句,仅仅用了十一个不同的字。对这样一首看起来很简单的诗,古今学者却给了它很高的评价,最有代表性的是清人方玉润和现代学者闻一多。方玉润说: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唐人《竹枝》、《柳枝》、《棹歌》等词,类多以方言入韵语,自觉其愈俗愈雅,愈无故实而愈可以咏歌。即《汉乐府·江南曲》一首“鱼戏莲叶”数语,初读之亦毫无意义,然不害其为千古绝唱,情真景真故也。知乎此,则可与论是诗之旨矣。《集传》云:“化行俗美,家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其说不为无见。然必谓为妇人自赋,则臆断矣。盖此诗即当时《竹枝词》也,诗人自咏其国风俗如此,或作此以畀妇女辈俾自歌之,互相娱乐,亦未可知。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云。      闻一多在《匡斋尺牍》里则这样说:      现在请你再把诗读一遍,抓紧那节奏,然后合上眼睛,揣摩那是一个夏天,芣苢都结子了,满山谷是采芣苢的妇女,满山谷响着歌声。这边人群中有一个新嫁的少妇,正捻着那希望的珠玑出神,羞涩忽然潮上她的靥辅,一个巧笑,急忙的把它揣在怀里了,然后她的手只是机械似的替她摘,替她往怀里装,她的喉咙只随着大家的歌声啭着歌声——一片不知名的欣慰,没遮拦的狂欢。不过,那边山坳里,你瞧,还有一个佝偻的背影。她也许是一个中年的硗确的女性。她在寻求一粒真实的新生的种子,一个祯祥,她在给她的命运寻求救星,因为她急于要取得母的资格以稳固她妻的地位。在那每一掇一捋之间,她用尽了全副的腕力和精诚,她的歌声也便在那“掇”、“捋”两字上,用力地响应着两个顿挫,仿佛这样便可以帮助她摘来一颗真正灵验的种子……她听见山前那群少妇的歌声,像那回在梦中听到的天乐一般,美丽而辽远。      方玉润之不同于前人之处,在于认识到这首诗是古代女子采芣苢的“歌唱”,并以汉唐乐府为对照,以后代社会中的南方妇女采茶讴歌为理解背景,引领读者进入《芣苢》诗的淳美情境。闻一多则通过挖掘“芣苢”的民俗文化内涵——宜子,来深化对诗歌内容的认识,从而使艺术的想象有了实证的基础。他们通过这样的解读,揭示了此诗简单之中所包含的丰富意味。《芣苢》诗的形式在朴素自然中透着精致规范,这一点看来方玉润是有所认识的,所以他不同意朱熹的“妇人自赋”说,认为可能是诗人所作而由妇人所唱的,情形正如唐之《竹枝词》。但是无论方玉润还是闻一多,都没有对诗本身的形式美进行深入的分析。这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一首诗,却可以引发出这么多诗意的联想?它的简单形式中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艺术奥秘?      1      方玉润、闻一多不约而同地认识到一点,即这首诗是“歌”而不是“诗”。他们根据的是什么呢?从《芣苢》诗文本来看,此诗章法结构很简单,最突出的形式特点是章句的重复。我们知道,复沓的形式在传统的文人诗作中极少出现,但在“歌”的领域则一直应用较多,无论是配乐演唱的乐歌还是一般口头吟唱的歌谣,都不乏其例。所以,章句的重复也就意味着歌曲的重奏复沓。我们再看《国风》,它形式上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也正是重章复唱(即重奏复沓)。在《诗经》的《风》、《雅》、《颂》三类作品当中,虽然《雅》和《颂》也都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但是相比较而言又以《国风》最有代表性。所以,章句的重复正是前辈学者审美经验的来源和文体判断的基本依据,也成为我们解读《风》诗艺术奥秘的一把钥匙。   尽管《诗经》的音乐没有保存下来,而我们仍可以大致判断出三者不同的音乐风格特征,原因恐怕就在于,不同性质的歌唱由于承担着不同的艺术功能,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形式特征。所以,从形式角度来认识《风》诗的艺术本质,是有可能的。我们下面的统计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