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论文《读风偶识》诗学成就简论
《读风偶识》诗学成就简论
《读风偶识》诗学成就简论
付星星(南京大学 文学院 江苏 南京 )内容提要:崔述《读风偶识》是清代重要的诗经学著作,它坚持实事求是、细读文本、持平汉宋的解诗方法。以大胆疑古、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解决了关于《诗序》的诸种问题,推翻了前人的一些错误观点,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诗经》的本旨。当然,《读风偶识》也存在疑古过勇的不足。
关键词:《读风偶识》 疑古 考证 乾嘉汉学
中图分类号: 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8705(2011)01-29-32
崔述(1740—1816),字武承,大名人。乾嘉时期疑古派汉学家。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选福建罗源县知县。著书三十余种,而《考信录》一书,尤生平心力所专注。又有《王政三大典考》三卷、《尚书辨伪》二卷、《论语余说》一卷、《读经余论》二卷,名《考古异录》。崔述又是乾嘉时期重要的《诗经》学家,其诗学主张,主要体现在《读风偶识》一书中。下文拟对《读风偶识》作一简要分疏,借此探求崔述的《诗经》学成就。
一、崔述《读风偶识》的解诗方法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指出,元明以降,朱熹《诗集传》立于学官,定于一尊,宋学占据了《诗经》学的主要地位,而汉学则日渐边缘化,值此之故,清代多数学者都是以“光复毛、郑之学为职志”,而其最大功劳,既是在解释训诂名物上,其中代表性的著作有陈启源《毛诗稽古篇》、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在此之外,清代《诗经》学还有一个重要的分支,即“名物训诂之外,最引人注意的便是作诗的本事和本意了。讲到这一点,自然牵连到《诗序》的问题了。清学正统派,打着尊汉、好古的旗号,最凶的是姚立方,著有《lt;诗经gt;通论》,次则崔东壁述《读风偶识》,次则方鸿濛玉润《诗经原始》。这三部书并不为清代学者所重,近来才有人鼓吹起来。据我们看,《诗序》问题早晚总须出于革命的解决。这三部书的价值,只怕会一天比一天涨高吧?”梁启超并进而指出,崔述《读风偶识》“谨严肃穆,纯是东壁一派学风”P229-231。
清代学术,汉宋分途,两派宗奉的学术对象和治学方法,有明显的差异,以至于各不相让,势同水火,具体到《诗经》研究,也是如此。清代汉学派和宋学派的《诗经》学研究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也都存在偏隘之处。汉学以考据名物见长,义理阐发是其所短;宋学以义理探究为主,涉及名物时又难免时漏粗疏。在《诗序》和诗旨的取舍方面,汉宋两家也是迥然有别。严格师法对象,自然有助于本学派学术成果的传承,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往往会出现泥古过甚的弊端,甚至会歪曲《诗经》本文以迁就师法对象的成说。这种偏颇的做法,在清代汉宋两派的《诗经》学研究中均有存在。崔述虽然是乾嘉汉学考据名家,但他对于《诗经》的研究,却并不为汉学考据方法所囿,而是突破汉宋坚厚的学术壁垒,回归《诗经》本文,采用细读文本,以意逆志的方法来探寻诗旨,他在《读风偶识·自序》中明确地宣示了这种解诗方法,他说:余于《国风》,惟知体会经文,即词以求其意,如读唐宋人诗然者,了然绝无新旧汉宋之念存于胸中,惟合于诗意者则从之,不合者则违之。但朱《传》合者多,卫《序》之合者少耳。故余于论诗,但主于体会经文,不敢以前人附会之说为必然。虽不尽合朱子之言,然实本于朱子之意,朱子复起,未必遂以余言为妄也。P228可见,崔述的研究《诗经》,心中不是先存了汉宋此是彼非的先入之见,而是尊重本文,大胆疑古。这就摆脱了许多既有观念的束缚,思想上就会更加自由,得出的结论也往往更贴近《诗经》本旨,这种科学的解诗方法是崔述能够超越同时代的许多《诗经》学家,并进而获得现当代学者认同与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作为汉学家,考据学的方法也被崔述引入到了《诗经》研究中。可以说《读风偶识》是崔述大胆疑古和小心考证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部相当优秀的《诗经》学论著。
崔述的《诗经》阐释原则,除了“以文论文,就事论事”,回归文本,汉宋兼采的宏通学术方法之外,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以情论诗”。他说:《诗序》好以诗为刺时、刺君者,无论其词何如,务委曲而归其故于所刺者。夫诗生于情,情生于境,境有安危亨困之殊,情有喜怒哀乐之异,岂刺时、刺君之外,遂无可言之情乎?且即衰世亦何尝无贤君、贤士大夫?在尧舜之世亦有四凶,殷商之末,尚有三仁。乃见有称述之颂美之语,必以为陈古刺今,然则文武成康以后,更无一人可免于刺者矣。P233崔述以情论诗是对儒家诗教传统的一个匡正,有助于祛除笼罩在《诗经》之上的伦理教条,增加《诗经》的情感因素,从而有利于对《诗经》文学性的发掘。当然,以情论诗,从经学的范围里把《诗经》分离出来,还《诗经》以文学性的样态,这在明代《诗经》学研究中已经初露端倪。另外,清代官方学术虽然仍以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