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唐诗的流变及主要特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唐诗的流变及主要特征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历来关于唐诗分期的几种代表性看法,重点掌握高棅提出的初盛中晚四期说,并由此理解唐诗发展各个阶段的基本脉络和主要特征。      注重宏观论述与具体问题相结合进行教学。   本章提到的唐代诗人和流派较多,而学员并不一定全都了熟悉,必要时需要稍加介绍。       本章基本上都是对于唐诗发展流变过程的理论论述,可能较为枯燥,但本章提供了唐诗发展全貌的概括描述,这对于理解唐诗的各个阶段、各种流派乃至古典诗歌流变的过程,都是十分重要的,希望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从通脉络的角度去学习。 一、历代关于唐诗分期的各种观点 新唐书书影   1、宋祁:唐文三变说   宋祁是北宋文人,他与欧阳修合作编撰了《新唐书》,在《新唐书·文艺传序》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唐文三变说,这可能是最早对唐代文学进行分期的了。认为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意思是说:唐代三百年间,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变化。他说: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左余风,絺句绘章,揣合低卬,故王(勃)、杨(炯)为之伯。玄宗好经术,群臣稍厌雕琢,索理致,崇雅黜浮,气益雄浑,则燕(张说)、许(苏頲)擅其宗。是时,唐兴已百年,诸儒争自名家。大历、贞元间,美才辈出,擩哜道真,涵咏圣涯,于是韩愈倡之,柳宗元、李翱、皇甫湜等和之,排逐百家,法度森严,抵轹晋魏,上轨汉周,唐之文完为一王法,此其极也。若侍从酬奉,则李峤、宋之问、沈佺期、王维;制册则常衮、杨炎、陆贽、权德舆、王仲舒、李德裕;言诗则杜甫、李白、元稹、白居易、刘禹锡;谲怪则李贺、杜牧、李商隐,皆卓然以所长为一世冠,其可尚矣。他认为这三次变化分别就是1、高祖、太宗时期;2、唐玄宗时期;3、大历和贞元以后。(唐代年表链接)宋祁虽然提到了李、杜、元、白等人各以所长为一世冠,但他说的唐文三变,其主旨在于论文而非论诗。论文自当以大历、贞元间起来的韩愈、柳宗元为极盛。韩、柳之后的晚唐之文,就仅为余波,新变不足。所以宋祁的这个说法用来分析唐代文章的发展历程是合适的,用来分析唐诗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2、严羽:唐诗五体说   宋代人对唐诗进行分期的,以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的唐诗五体说最有代表性,也最具影响。严羽是宋代重要的诗歌评论家,他的《沧浪诗话》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严羽论诗以盛唐为尊,对于我们理解唐诗有较大帮助,全文附录于后。严羽依时代先后分唐诗为五个阶段:   1、唐初体:沈(佺期)、宋(之问)、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拾遗(子昂)之诗。   2、盛唐体:开元、天宝诸家之诗(包括李白、杜甫二公之诗)   3、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   4、元和体:元稹、白居易诸公之诗   5、晚唐体   严羽的分期,粗轮廓,但还显得有些模糊不定。实际上严羽只是触及而已,还谈不上正面提出了唐诗分期的问题,不过后人论唐诗分期,皆追溯于严羽。                             严羽《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门,作者对此书甚为自负,认为是自家实证实悟之作,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一之论。《诗辨》一门是全书总纲,鲜明地提出了论诗宗旨,大要在一识字。因为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以学诗者以识为主。识的内涵,即是当时人常用的禅、悟。由有识而得妙悟,又有妙悟而通于禅道。具体说来,便是以汉魏盛唐为第一义的效法对象,加以深刻透彻的领悟,才能达到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最高艺术境界。从中可以明显看出,严羽论诗的基本方法是借禅理以喻诗、说诗。《诗体》主要论述诗歌风格体制演进变化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线索和轮廓。《诗法》着重阐明作法和技巧方面的要求,如提出学诗先除五俗,不必太着题,不必多使事,押韵不必有出处,用字不必拘来历等。《诗评》举例评析汉魏以来诗歌,进一步阐明汉魏盛唐诗为第一义的理由:诗有词理意兴。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在具体评论中,态度比较公允全面,如说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要当论其大概又说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考证》是对某些诗篇的作者、分段、异文等的考辨。《沧浪诗话》在当时就引起注意和争论,作者《答吴景仙书》实际上便是一篇答辩文字。明代的前七子、后七子和清代神韵、性灵两派(见神韵说、性灵说)诗论,对严氏观点的不同方面作了引申和发挥。《沧浪诗话》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的探讨,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但其脱离生活和某些唯心色彩的弊病,对后世也有不良影响。《沧浪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