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000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docVIP

1999—2000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99—2000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1999—2000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1999-2000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开始呈一种上升趋势,这不论在发表的研究成果的数量方面还是在质量方面,都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出来。相对而言,两年来寺院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研究比较活跃。 综合性研究 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第一册包括魏晋南北朝卷;第二册包括隋唐五代卷。台湾文津出版社1999年“隋唐文化研究丛书”历史篇中有10部著作,其中经济史方面的著作是张泽咸《隋唐时期农业》、韩国磐《唐代社会经济诸问题》、陈国灿《唐代的经济社会》、邱添生《唐宋变革期的政经与社会》以及刘健明的《唐代政治与对外政策》等。宁可主编,闫守诚、宋家钰、魏明孔、宋杰、宁欣撰写的《中国经济通史#8226;隋唐五代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分为农业、土地关系、手工业、商业、货币与物价、城市与交通、区域经济、财政等8章,计50万字。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杨鸿年《隋唐西京坊里谱》,1999年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翁俊雄《唐后期政区与人口》等,是比较重要的成果。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是近年来这一方面研究的比较少见的重要成果。张泽咸《隋唐时期农业》计9章,第一章绪论(户口分布与劳动力、大农业体系生产、旱地与水田农业、内地农业与边地农业、农业经营方式),第二章内地农业鸟瞰(华北地区农业、江淮以南农业),第三章河西、西域区农牧业(河西地区农牧业、西域地区农牧业),第四章蒙古高原农牧业(汉隋间高原地区畜牧概况、唐代高原地区畜牧状况、唐代高原地区的种植业状况、阿拉善高原农业梗概),第五章东北区农牧业(汉魏北朝时农牧概况、隋唐时靺鞨渤海为中心的农牧状况、唐五代奚契丹为中心的农牧状况),第六章岭南农业,第七章西南高原区农牧业(云贵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农牧业),第八章水稻生产(北方地区种稻、江淮以南种稻、水稻种植技术),第九章茶叶生产。王利华的《中古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也是这一领域有份量的新成果,全书28.7万字,除引言和结语外分7章,分别叙述中古华北的生存环境、食物原料构成的变化、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烹饪方法与膳食构成、饮料的革命和文人雅士与饮食文化的嬗变。另外还有魏明孔《隋唐手工业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等专著。 田制 赋役 阶级关系 卢向前《唐代西州田制的普遍意义——唐代西州田制研究之一》(’98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面凡不注明出处者,均出自该论文集)从授受田额、式的规定性、授田对象、土田分类、土地还授等方面论证了唐代西州田制的普遍意义。戴建国《唐lt;开元二十五年令#8226;田令gt;研究》(历史研究00/2),作者在宁波天一阁发现的原以为失传的宋《天圣令》中保存了大量已佚失唐代《开元二十五年令》原文,附录的唐《田令》更相当完整地保持了原貌,弥足珍贵。文章移录了附录的唐田令48条令文,并对经宋改动行用的7条唐田令进行了复原。在此基础上,将其与《唐令拾遗》等书相对照,做了考释。此外还探讨了《田令》令文是否完整及令与其它法律规范——律、格、式的关系,并由此提出唐令应是唐代法律体系的主干。 杨际平《唐五代“屯田”与“营田”的关系辨析》(汕头大学学报99/5):“屯田”和“营田”是唐五代封建土地制度中两项重要内容。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史学界长期争议不决。文章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分阶段梳理了两者的关系,认为在唐前期,“营田”泛指经营土地,“屯田”是一种特殊的官营土地制度。唐后期至五代,出现户部营田务管领的营田,乃是与屯田并行的另一种田官系统。文章否定唐后期屯田转化为营田的观点。乌廷玉《唐朝“庄园”说的产生发展及其在中国的流传和影响》(史学集刊00/3):在唐朝少数史籍里,虽有“庄园”一词,但把“庄园”作为学术加以研究的是从日本开始的。20世纪30年代,“庄园”说传入中国。唐庄有官庄、私庄、寺庄几种,其面积大者数十顷,小者一二顷。官庄属于政府,由庄宅使、庄吏经营,私庄由地主或庄仆管辖,土地可以买卖。庄主必须给政府纳税,生产者主要是佃农。唐庄与中古欧洲庄园不同,唐朝没有庄园经济。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的租佃关系》(中国史研究99/1)的主要观点是:这一时期租佃关系的时代特征是:其一,租佃农民的身份地位普遍低落,地主役使的租佃农民有合法依附民和非法依附民。其二,投充是当时租佃农民的主要来源,他们的数量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合法依附民。只有合法依附民的租佃关系是稳定的投充而形成的租佃关系是不稳定的,很可能投充者不但保有原先土地的使用权,甚至还有所有权,只是为了求取庇护而年年向地主奉纳地租而已。如果不是这样,封建政府难以将他们搜刮出来,即便搜刮出来,也将形成更复杂、更尖锐的社会问题,带来无穷的祸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