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解读血常规 生化及凝血检查.ppt

  1. 1、本文档共2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医学]解读血常规 生化及凝血检查

SCU.ED bAMBOO.w 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常规 --华西医大.急诊. 解读血常规 SCU.ED_Bamboo.w 想一想,在急诊科、甚至在医院各科,什么检查最常见,也最重要。要是来个投票,其结果一定是----血常规。 认识血常规,急诊科的医生要当仁不让。 不同部位采血对血细胞分析仪结果的影响 以上数据表明:静脉血与末梢血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值有显著差异。而所测红细胞,血红蛋白无显著性差异。 该作者建议除了少数不易取静脉血,如婴儿、大面积烧伤、及某些需要经常采取检查的病例,如血液病、肿瘤化疗等以外,均应用静脉血做血液分析。 中国中医药咨询,2011,3(7):420-421 采集血常规检查的合格血标本应注意的事项 (1)采血前检查注射器和针头,避免因连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产生泡沫致溶血; (2)采集标本最好采用封闭式真空采血管; (3)所选采血部位的皮肤应完整,无溃烂、烧伤、冻疮、发绀、水肿或炎症等; (4)采血时应定位准确,严禁针尖在静脉中反复穿刺; (5)采血完成将血从注射器中推入试管时应把针头拔掉; (6)采血时体位不同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也有影响,直立位与卧位相比易导致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细胞压积等项目测定值偏高; (7)采集末梢血标本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第1滴血擦去不用,采用第2滴血。 标本抗凝剂的选择和正确使用 标本的抗凝用于血常规检验的血样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在目前的众多抗凝剂中,EDTA盐(EDTA-Na2,EDTA-K2)是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影响相对较小的抗凝剂,最适合用于血常规检验。 除采血因素的影响(生理性因素、采血部位等)外,多数情况下,血样的质量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 1. 红细胞参数检测 3. 血小板参数检测 2. 白细胞参数检测 全血细胞检测 5. 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DW) 3. 红细胞比容测定(HCT) 1. 红细胞计数(RBC) 2. 血红蛋白测定(HB) 红细胞 SCU.ED_Bamboo.w RBC和血红蛋白有什么不同? RBC指单位体积(每升)血液内的红细胞数量。 Hb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量。 1.红细胞计数(RBC) RBC 成年男性 (4.0~5.5)×1012/L 成年女性 (3.5~5.0)×1012/L 新生儿 (6.0~7.0)×1012/L 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大小较一致,直径6-9μm,平均7.5μm,边缘部厚度2μm,中央约为1μm。 瑞氏染色(Wright stain):周边部位着色深,呈浅桔红色,中心部位淡染(又称中央苍白区) ,约占RBC直径的1/3-2/5。 透射电镜:双凹性圆盘状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通过血涂片Wright染色观察RBC大小、形态、胞浆的着色及结构方面有无异常改变,对诊断的病因有帮助。 大小异常 形态异常 染色反应异常 结构异常 2.血红蛋白测定 hemoglobin(Hb) 血红蛋白的合成: 由血红素和珠蛋白肽链结合而成 血红素合成(线粒体) 在细胞浆中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 正常参考值 RBC HB 成年男性 (4.0~5.5)×1012/L 120~160g/L 成年女性 (3.5~5.0)×1012/L 110~150g/L 新生儿 (6.0~7.0)×1012/L 170~200g/L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红细胞 血红蛋白 成年男性 6.0×1012/L 170g/L 成年女性 5.5×1012/L 160g/L 红细胞增多见于: (1)血容量减少: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尿崩症、甲亢危象等。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  (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 (3)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SCU.ED_Bamboo.w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贫血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血循环中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减少,低于该地区、该年龄及性别组的参考范围低限时称贫血。 <110g/L <90g/L <60g/L <30g/L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一、红细胞生成不足 (一)骨髓造血障碍 造血干细胞复制和分化异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障碍性贫血 异常细胞或组织骨髓浸润 骨髓病性贫血 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 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感染、炎症、恶性肿瘤、慢性 肾病、肝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病等)伴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