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同源字与通假字小议
同源字与通假字小议
读了王力的《古代汉语》,我们会发现,教材中有些所谓通假字和用来作注的那个所谓本字,其实是同源字。要想弄清教材误将同源字注为通假字的情况,须先明确什么是同源字,什么是通假字。所谓同源字是一组(不止两个)音同音近,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而又由同一语源孳生出来的字。而通假字是语言中某个词有专门的书写符号——本字,可是古人写作时却弃置不用,而借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记录这个词,借用字和本字只是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上一般没有联系。如疲劳义写作“罢”、变化义写作“辨”都是通假字,其本字分别是“疲”、“变”,诸本字与通假字古音是相同的。明确两种文字现象不同特点后,再看教材的误注情况。如:
阙:缺 《晋灵公不君》:“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教材注:“阙,通缺,过失。”又《论语·子路》:“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注:“阙,通缺。”此二注以“缺”为本字,而以“阙”为通假字,误。实则二字在缺失、缺欠、缺点义上,为同源关系。“缺”的本义是器皿有缺口,自然可以引申出缺失之类意思。“阙”的本义是门观即宫门外两边的楼台,因其中间道路形成空缺、缺口,故有空缺,缺口之义,引申之又有缺陷、过失之类意思,此引申义在上古汉语中常用,且使用频率远远高于“缺”字。如《左传·襄公元年》:“谋事补阙,礼之大者也。”杜预注:“阙,犹过也。”司马迁《报任安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史记·三代世表》:“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汉书·东平思王传》:“今闻王自修有阙,本朝不和。”又:“前东平王有阙,有司请废。”诸葛亮《出师表》:“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皆其例。王力先生《同源字典》即以二字为同源字。
另外,还有以同义词为通假字而误注教材中用来作注的字和被注字是同义词,也就是说注释者所认定的通假字其实是本字。如:
餽:馈《淮阴侯列传》:“臣闻‘千里餽粮,士有饥色’。”教材注:“餽,通馈,送。”二字应为同义词,于智荣、杨萍《古代汉语通假字注释匡误》曾引述王力《同源字典》和王凤阳《古辞辨》的说法,认为二字为异体关系,亦有可商之处。“餽”的本义是以食物祭祀鬼神,《说文》:“餽,吴人谓祭祀日餽。”后词义扩大,以食物与人也叫“餽”,运送粮饷也是以食物与人,故也用“餽”字来表示,以其它东西与人,也可以用“餽”字表示,“餽”的诸引申义同“馈”字构成同义关系,故古籍中二字可以交互使用。《左传·桓公六年》:“齐人餽之饩。” 《孟子·公孙丑下》:“前日于齐,王镜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餽七十镒而受。”《史记·高祖本纪》:“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史记·平准书》:“中国缮道餽粮,远者三千,近者千馀里。”又《鲁周公世家》:“成王命唐叔以镜周公於东土,作餽禾。”《汉书·高帝纪下》:“镇国家,给饷餽”。颜师古注:“餽,亦馈字。”贾谊《新书·解县》:“中地左戍,延行数千里,粮食魏饷至难也。” 《孙子·作战》:“千里馈粮。”贾谊《论积贮疏》:“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觎之?”颜师古注:“餽,亦馈字也。”从二字古籍中具有相同分布及训诂学注释看,二字为同义词无疑。
第三种情况就是以借字为本字而误注,课文中有时用了一个通假字,可是教材注释误将另一个通假字误作本字来为之作注,这样便形成了以借字注借字的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是发生词的相重关系;即两个词的意义虽然不在同一引申系列中,但是它们之间仍有若干义项相同或相似。例如“拂”的本义是过击的意思。《广雅·释诂二》训“拂”为“去也”,《释诘三》训为“除也”,《释诂四》训为“辅也”,都是由本义引申而产生出来的义项。而“弼”这个词,它的本义是辅的意思,虽然和“拂”不在同一引申系列中,但在“辅”这一义顼上,二者却是相同的。以上两种关系都是同源字有别于通假字的明显特点。长期以来,许多人把同源通用字与同音假借字合称为“通假字”,主要还是从用字的角度而言的,即二者都是不写本字而写另一个字形。其实它们却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现象。因此,我们不主张把同源通尉字也称为“通假字弦”,以免在理论上和运用上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王力先生在《同源字典》里考证这些同源字时,不仅考究它们的读音必须相通,意义必须相同,相近或相关,而且以古代训诂资料或字形为据,证明了它们出自同一语源。我以为,既是同源字,就不是通假字,《古代汉语》把这些字视作古音通假字,这是不恰当的。
总之,同源字绝不是通假字。虽然它们有着共同的一面,即语音都必须相同或者相近。但同源字的本质特点却在于,同源字在意义上还有着相通或密切相关的地方。其中有的是相承的关系,即两个词的意义居于一个引申系列的不同位置上,并从同一个词根的本必引申出来的。两个词有着相承关系的,例如:“耦弦是两个人合力耕田力”的意思,而“偶弦有搿成双成对”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doc
- 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任务书]2010-11-22.doc
- 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
- 制造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研究[开题报告].doc
- 制造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研究[文献综述].doc
- 制造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研究[毕业论文].doc
- 制造业的全面质量计划的成功需要用一个创新的方法来衡量[外文翻译].doc
- 制造企业逆向物流网络的周期动态优化系统策略.doc
- 制造技术的演变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一项国际上的研究【外文翻译】.doc
- 加强试验检测工作,提高公路(市政)工程质量.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