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与气象、气候卫生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与气象、气候卫生学

大气与气象、气候卫生学 授课对象:营养与食品卫生2007级 课 程: 环境卫生学 授课单位: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授课教员:罗教华 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空气质量有好转; 部分城市污染仍较重,酸雨污染形势严峻。 授课内容 大气的组成 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意义 气象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与健康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 一、大气层的结构 大气层:包围在地球表面并随着地球旋转的空气层,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气体环境。 成人每天呼吸10-12m3 ; 对维持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气层结构 对流层(troposphere) 组成: 75%的大气质量+全部水蒸汽量+烟尘+微生物。 特点 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气温递减,-0.6℃/100m;上升和下沉的对流运动; 大气污染与气温垂直变化有关; 天气变化复杂;云和降水。 平流层(stratosphere) 特点 温度变化不大(30-35km下),同温层; 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有臭氧层,吸收短波紫外线,臭氧层空洞。 中间层(mesosphere) 空气更稀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 热层(thermosphere) 层内温度极高,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 该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外大气层 二、大气正常化学成分 恒定部分:氮、氧、稀有气体; 可变部分:二氧化碳(0.033%) 水蒸气; 不定部分:自然及人为的污染; 占大气体积 20.94%; 正常情况下,空气中氧含量稳定,对健康无影响; 在特殊情况下,氧含量变动大; 密闭环境 13~18%; 坑道内炸药爆炸后 5% 以下; 高空飞行、潜水、矿井; 高原缺氧 轻度缺氧:1500~3000m,一般无不良反应 中度缺氧:3000~4500m,部分人发生高原病 重度缺氧:4500~5500m,高原病发病率显著升高,劳动力显著降低; 极重度缺氧:5500m以上,因严重缺氧发生意识障碍。 玉树地震救援 玉树地震救援 玉树震区平均海拔4493米,氧含量仅有平原地区的55%,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可高达60%或以上。 狂风、暴雪、沙尘、缺氧等恶劣自然条件,玉树地震灾区不少救援人员出现了高原反应和感冒症状。 救援人员:忍饥挨饿,受冷受冻,还要超负荷劳动,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有些会很危重,甚至不经及时救治就会牺牲生命。 高原反应 轻型:急性高原反应 进入高原后的24~48小时,发病率可达80%以上,通常1~2周即可自愈。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复杂多样,主要取决于进入高原的速度和高度,以及个体对低氧的耐受能力和适应性。 重型:发生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 第二节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组成 来自太阳的电磁波辐射;仅有43%落到地面。 对地球自然现象、生物生存发展具重要作用。 太阳辐射包括红外线、可视线、紫外线、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宇宙线等。 达到地面的主要为前三种。 红外线(infrared ray): 760 nm 可视线(visible light): 390~760 nm 紫外线(ultraviolet ray,UV):390 nm 太阳辐射光谱 一、红外线(infrared ray) 波长>760nm,占太阳辐射一半多; 凡温度高于绝对温度零度(-273.2℃)的物体均为红外线辐射源;温度高,波长短。 对机体的作用: 主要为热效应:使机体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促进新陈代谢及细胞增生,过量时会造成组织损伤。 长波,表层皮肤吸收; 短波(600-1000nm),深层组织吸收→日射病,损伤视力(角膜损伤、白内障)。 红外线的防护 减少辐射面积:站立坐着 戴草帽 干热地区穿着完整遮蔽的衣服 波长390~760nm; 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或人工照明; (一)色光的生物效应          红橙光:量大可产生皮肤效应。 白细胞减少,降血糖,拮抗紫外线的VD活 化,促进性激素分泌。 蓝紫光:一般不会产生皮肤效应,拮抗红橙光作用。 可见光 → 视觉器官的光受体细胞 → 神经或神经内分泌信号 → 机体的生命活动呈现昼夜周期性的节律变化。 机体的紧张状态、体内的物质代谢、激素分泌、脉搏、体温、睡眠、觉醒。 人体及自然界很多生物都具有的这种感知时间或测量时间的能力类似于时钟,这种现象称为生物钟。 三、紫外线(ultraviolet ray) 按其生物学作用分为三类: UV-A段(长波),波长320~400nm UV-B段(中波),波长275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