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论邮传部的借债筑路政策.docVIP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文社科]论邮传部的借债筑路政策

论邮传部的借债筑路政策 [摘 要]借债筑路作为20世纪初叶利权回收运动的对立物,是清政府交通主管职能部门——邮传部的一项政策。此中,存在着明显的以夷制夷的意图,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是,成就的背后是失误,这最主要的是体现在经济领域。总体看来,借债筑路政策乃当时中国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邮传部,借债筑路政策,以夷制夷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4-0017-11 近代铁路的建设,资金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借洋债作为一种应对,其出台就是这种客观现实的自然结果,但是“自刘铭传倡借债筑路之议,为众论所尼,借款修路,遂为当时所讳言。故卢汉建议之初,犹以部帑为请,未敢昌言借洋债也。借洋债自津卢、关内外铁路始。”[1] (p.4437)邮传部成立后,借债筑路作为一项政策,其影响显得尤为突出。 一、邮传部的借债筑路活动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底,陈璧任邮尚时,其借债思想处于游移之状态。一方面,他认识到:“其官办之路前因借款时折扣太重,及累年镑亏过巨,以致资本不充,工程迟缓,尤当早图补救,藉善将来。”其补救之策是“息借商款,或仿直隶办法募集公债”,这样,“无合同续借洋债之吃亏,有早日完工获利之成效”[2]。与此同时,陈璧又“拟借外债一千万两,已缮具说帖交各枢臣核阅,其大旨略谓本部……统计需一千万两之谱,非借助外款不足以资挹注”[3]。次年九月,陈璧上《拟借款扩充交通要政片》,指出:“惟是国内官款民款既已供不给求,则借本之说又必须取于国外。”并称:“此次汇丰汇理所借款项正折内声明不索管理权、查账权、用人权,实与自办公债无异,即以利益而言……此项息率即就交通银行所得之六厘官利,计已赚利七毫三丝有零。”[4] (p.755)陈璧之所以思想坚定,与京汉赎路有关。 徐世昌早在东三省总督任上时即有借债主张:“非筹借巨款,亟图补救,恐无立足之地。”故拟借外债三四千万两,以发展实业,抵制日俄强邻[5] (pp.1830~1833,471~474)。但他反对地方私借外债,要求清廷“照会有约各国嗣后不得与蒙藩自行交涉以合公法”[5] (pp.875~882,1123~1124)。到邮传部尚书任上时,论及兴筑云南铁路,因部款支绌,徐世昌奏称:“舍借款外实无他项可提。”[6] (p.564)对于四国银行团借款,徐持赞同态度,究其原因,乃是由于“民款不足,万难给予商办,若不借外款,将来路事无成,贻误大局”[7]。在力主借债的同时,徐世昌还注意到还债问题,他“以国民皆竭力提倡筹还国债,而政界居最高地位,反无人提倡此举实属有限。日昨与各堂会议,拟将京张、京汉、京津三路盈款提出数成,捐入国债会内,以为政界之倡”[8]。徐世昌主张借外债,但亦不排斥公债。“徐尚书因本部应办路电等政甚多,筹款殊觉不易,仍拟查照奏章,发行公债,以资把(挹)注”[9]。 宣统二年(1910年)八月,为应备资政院开议需要,邮传部特拟订借款办路说帖:“本部四政,现惟路政为最繁,然以各国铁路相衡,我国路线之待修者,正复不少,此其故不在路政之不发达,实在财政之不足挹注也。欲救其弊,舍借款办法目前实无良图。从前契约失败,约分两端,一曰伤权,一曰损利,伤权起于抵押,损利起于折扣,是为两害。因抵押侵及用人,而权更伤,因折扣并及购料,而利更损,是两害复成为四害,毋怪上下之惊疑也。苟于契约中去其伤权、损利两弊端,则借款未始救时之策,故借债办法首在慎择所筑之路,尤在慎选用款之人……以现今腹省军政、财政情形揆之,不但设施尚非其时,即筹度亦无从着手,此在办理之有秩序,而缓急操纵则存乎其人矣。”[10]十一月,陕甘总督主张借款修甘肃、新疆铁路,邮传部赞成之[6] (pp.804~806)。 盛宣怀赞同借款筑路政策,他说:“借款修路,始于京汉京奉两条干路,如今都是很赚钱的路,于主权毫无损失。”[11] (p.205)到宣统三年邮尚任上时,“盛宫保主张借正金银行巨款,并向四国磋商借款一事。吴郁生侍郎及泽公均不甚赞成,惟盛宫保坚以铁路用款不敷,非借债不足接济,况开海清徐铁路虽已开工,而款仍无着,新币铸造亦无的款,倘不借外债,势必使一切要政均置不办。”[12]论及盛宣怀借款筑路的思想渊源,他不仅主张速造铁路,且有国家速富的意图[13] (p.156)。而就影响盛宣怀的外在因素言之,一为郑官应,二为马建忠。宣统三年三月,郑官应函盛宣怀道:“窃闻法、俄、英、德、日五国有瓜分中国之议,惟美国出而反对。我政府亟宜借美款,赶筑铁路、多设制造军械厂、聘工师、选将才、练民兵,以御外侮。时势危急,非振兴实业,多设学堂,标本兼治不可。若云借外款之祸烈于兵祸,将如埃及,似是敌人离间之语。恐因循延至瓜裂之时,欲借不能,悔之晚矣。”[14] (p.1006)马建忠亦主张借债筑路,“用洋人之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