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墨烯材料科技与产业现状-厦门凯纳石墨烯
2.5 石墨烯材料科技与产业现状
polymer donors. In addition, we further optimized the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the
new acceptor indene-C70 bisadduct (IC70BA), the PSC based on P3HT/IC70BA with
methylthiophene as additive displayed a high Voc of 0.86 V and a high PCE of 6.69%.
2.5 石墨烯材料科技与产业现状
陈国华
(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4年安德烈·盖姆(Geim )研究组[1]在《科学》上发表了石墨烯的特异性质的研
究成果,因此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几年来,石墨烯因为其优异特性与广
阔的应用前景,吸引广大科学家为其不断努力,石墨烯材料产业也已初露端倪。
一、石墨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
如今,谈到石墨烯,已经不仅仅是最初“胶带法”获得的单碳层石墨烯了,它已
形成了一个新的材料系列。
按照其厚度的不同,石墨烯可以分为:
(1)单碳层石墨烯(single layer graphene) :它是由单个碳原子层构成的大平面共轭
结构材料(图1);单碳层石墨烯是最初发现的本征石墨烯,它是通过微机械法(胶带
法)从石墨晶体上剥离下来的。目前石墨烯的大多数奇特性质都是从它身上发现的;
(2 )多层石墨烯或少数碳层石墨烯(a few layer graphene) :它是厚度在2 ~10碳层
的石墨薄片材料;研究表明,厚度为2 ~10层的石墨薄片,其层内的电子运动行为有别
于原来的石墨材料;
(3 )石墨烯微片(graphene nanoplatelets)[3] :它是厚度在10个碳层至100纳米厚的石
墨薄片材料(图2 )。石墨烯微片与宏观石墨材料只存在几何结构、形貌的差别,而无
电子运动行为的差异。
[2]
石墨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制备,其性质也不同。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 :
(1)机械剥离法:通过机械剥离作用使石墨烯从石墨基体上剥离下来的方法,包
括微机械剥离法、超声波震荡剥离法、球磨法等。机械剥离法一般得到单层、多层以及
石墨烯微片的混合物,不过通过精细的分离,仍然可以得到较完整的单碳层石墨烯。
(2) 氧化石墨-还原法[4] :先将石墨进行氧化,被高度氧化的石墨层片可以被分散
21
2 科学前沿
图1 单碳层石墨烯示意图 图2 石墨烯微片扫描电镜图
于水性介质中,再将氧化石墨片重新还原,则成为石墨烯。该法可大批量制备单碳层
石墨烯,不过,由于还原难于达到完全之故,导致所制备的石墨烯结构缺陷多,其电
子、力学等性质均与理想状态有较大的偏差。若适当控制氧化程度,该法[3]则可以制
备可膨胀石墨,经过热膨胀,粉碎,则可得到纳米级厚度的石墨烯微片。
(3)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CVD法是利用甲烷等含碳化合物作为碳源,通过
其在基体表面的高温分解来生长石墨烯的方法。CVD法工艺简单,所得石墨烯质量
高,可实现大面积生长,并且较易于转移到各种基体上,被认为是制备石墨烯晶体管
等电子器件的最具优势的方法。
此外,还有其他方法如外延生长法、化学合成法、电化学法等也被广泛研究。
现在,根据需要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不同特点的石墨烯已经不是件很困难的事;人
们还可以根据需要对制备的石墨烯进行物理、化学改性。
二、石墨烯的性能与应用[2,5]
石墨烯之所以能引起各国科学家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