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类星体发射线
§6 类星体发射线
除BL Lac 天体外,强发射线是类星体和其它活动星系核最显著的观测特征。
同连续光谱一样,发射线为我们了解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的本质提供了大量信
息。同前面几章一样,本章主要讨论类星体的发射线,必要时也结合讨论其它活
动星系核。另外,X 射线谱线已在§4.1 中做了简单讨论,本章主要讨论紫外和
光学波段的发射线。
§6.1 主要观测结果
§6.1.1 发射线的强度
1. 宽发射线
在§1 中已经提到,类星体(AGN) 的发射线可以明显地分为宽线和窄线两类。
宽线的 FWHM1000 km s-1 。 宽线都是允许线,既有高电离谱线,如 C IV, Si IV,
N V 等,也有低电离谱线,如氢线,O I 等。表 10.1 给出观测到的主要宽线及其
[1,2]
相对强度的平均值(Ly α 的强度取为 100) 。
表 6.1 宽发射线相对强度
谱线 成份 相对强度
O VI 1034 O VI 1031.93, 1037.62 9.3
Ly α 1216 Ly α, OV 1218, N V 1240 100
O I 1303 O I 1302.2, 1304.9, 1306.0 3.5
C II 1335 C II 1334.5,1335.7, 1335.7 2.5
Si IV 1400 Si IV 1393.8, 1402.8 19
C IV 1549 C IV 1548.2, 1550.8 63
He II 1640 He II 1640.3, 1640.5 8
C III 1909] C III 1908.7 29
C II 2326] CII 2324.2,2325.4, 2326.1, 6.0
2327.65, 2328.8
Mg II 2800 Mg II 2795.5, 2802.7 34
Hγ 4340 Hγ 4340.5 13
H β4861 H β4861.3 22
1
表 6.1 中,Ly α 1216 实际上是Ly α 1215.67, OV 1218.34, N V 1240.15 的混合。
许多双重线或多重线也因为谱线太宽而混在一起,表中已一一列出。还有一些宽
线未列入表 10.1,例如,H α ,He I, He II 等。特别是,Fe II 多重线没有列入。
Fe II 多重线很多,主要分布在 2200-2600 Å, 3000-3400 Å,4500-4600 Å 和
5250-5350 Å等四个波段。许多 Fe II 线,波长差别不大,又很宽,因此常混在一
起,无法分解开,成为连续光谱的组成部分。正如§3.2.3 所述,3000 Å附近的
小蓝包可能就是 Fe II 多重线和 Balmer 连续辐射混合的结果。如果要从光谱中分
出这些Fe II 线,必须要有具体的模型。
图6.1 PG 类星体 H 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