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达标检测: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docVIP

高考历史一轮达标检测: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一轮达标检测: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doc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4·陕西西安模拟)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是(  ) A.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夜市 D.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2013广州一模)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 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B.抑制土地兼并 C.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 D.百姓赋税过重 (2013衡阳检测)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由“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  ) A.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B.鼓励土地买卖 C.注重以地契界定土地所有权 D.禁止开垦荒地 (2014·江苏南京调研)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2014·湖北名校调研)《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思想在汉代兴盛 B.土地兼并较普遍的社会现实 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 D.汉初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2013年重庆文综,4)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 A.自由流通的支票 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 (2014·安徽皖南八校模拟)下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分工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城郭之民,类多工商” B.城市与乡村为行政区域划分单位 C.城市商业功能从属于其政治功能 D.“市”成为城市活动的中心 (2013陕西三模)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出现该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时代) 弘治 (1488~1505年) 嘉靖 (1522~1566年) 万历 (1573~1620年) 吴江县 3市4镇 7市4镇 10市7镇 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江南城市的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2014三明质检)“中国封建社会的商人高利贷者可以通过购买土地而转化为地主,这不仅缓和了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而且形成了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在经济上的三结合。”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专卖制度 B.重利轻义观念 C.土地私有制度 D.工商皆本思想 “(苏州)为水陆冲要之区,凡南北舟车,外洋商贩,莫不毕集于此。……即如嘉、湖产丝,而绸缎纱绫,于苏大备,价颇不昂。若赴所出之地购之,价反增重,货且不美。”材料没有反映的信息是(  ) A.形成丝织品集散中心 B.商品物美价廉 C.市场受官府严格控制 D.城市商贸繁华 (2013南京二模)解读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有(  ) 唐朝长安东市(局部)示意图 ①印刷业中使用活字技术 ②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③市署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④邸店兼营旅店、货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材料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2014·苏北四市模拟)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2:(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3: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 600万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ingming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